中国 · 湛江
2025-11-17
2025年智能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MRA2025)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中国湛江举办,本次大会由广东海洋大学主办,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省市共建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承办,哈尔滨理工大学、世纪中文出版社、长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澳门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协办,并由IEEE广州分会、RDLink研发家提供技术支持。
在全球工业4.0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本届会议以“前沿技术引领智能制造升级”为核心主题,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集成重构产业格局,涵盖多元领域的技术创新。会议旨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科研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优化与安全体系构建等关键技术,分享智能转型前沿成果,助力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诚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投稿参会,携手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共襄中国湛江学术盛会。
会议当日上午,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义善教授发表致辞,他阐述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战略价值,对来自各地的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专设全天开放的海报展示区,参会者可在会场外指定区域交流研究成果,为学术互动提供了灵活补充。

合影结束后,四场高质量主旨报告陆续登场,多位领域内知名教授分享前沿研究成果。长春工业大学郝兆朋教授率先带来题为《镍基高温合金切削机理与工艺优化》的报告,深入解析了镍基高温合金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与优化路径;随后,哈尔滨理工大学戴野教授以《面向热误差控制的高速电主轴全域优化方法》为主题,探讨了高速电主轴热误差控制的关键技术;茶歇时间,参会者们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就主旨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展开初步探讨。茶歇结束后,华侨大学邓朝晖教授围绕《碳化硅衬底高效高质量平坦化加工过程动态建模及智能工艺系统构建》进行分享,西南交通大学钱林茂教授则以《原子层去除原理及应用》为题,呈现了原子尺度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两场报告均引发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

下午时段聚焦“机器人与控制”分论坛,议题针对性强,成果交流务实。开场仪式后,重庆大学马驰副教授带来特邀报告《高速精密机床热误差补偿与调控技术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享了热误差补偿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
特邀报告结束后,口头报告环节正式开启,多位青年学者登台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广东海洋大学肖小平率先汇报《大型风电叶片智能打磨机器人》相关研究;茶歇后,报告继续进行,来自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的霍志宇分享《运用大模型生成AR辅助装配中的AR内容》,广东海洋大学的侯明鑫老师探讨《水下目标检测与南海深远海养殖多应用融合》,西安工业大学的李健衡同学阐述《大数据驱动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多应力耦合蠕变寿命预测》,广东海洋大学的陈广均老师则带来《非线性系统的预设性能优化控制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青年学者们的报告视角新颖、研究扎实,充分展现了该领域的创新活力。下午后半段,会议进入颁奖环节,对优秀研究成果及参会人员进行表彰,同时开启海报展示相关活动。

IMRA 2025汇聚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智慧,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成果展示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更促进了产学研各界的深度交流,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