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参加学术会议?你是否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学术会议的信息?学术会议离我们很遥远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到底有没有必要参加学术会议呢?参加学术会议需要做什么准备?小编本期带大家了解如何有效参加学术会议。
明确目标,找好定位
作为学术后辈,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目标感十分重要,这决定了参会的整体思路是否清晰,能够收获应得的成长。要找准自己参会的定位,将自己的目标确立好并加以拆分细化。
(1)明确是要从专业成长出发,那就对接学术会议的“新思想”,对学术大咖们传达出的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学术前沿和关键信息格外关注,并做详细记录、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从而内化为最关键、含金量最高的科研方向,包括课题申报主题和论文写作选题;
(2)如果是明确要聚焦人脉和便捷机会,那就对接学术会议的“大咖秀”,主动去接近、请教他们,并适时地推荐自己,展现自己,当然最好是用提问的方式,毕竟作为学术后辈,在相对高端的学术论坛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学习、求知的状态,不应该是表达、论证和评价;
(3)如果是明确要在学术会议上展示,亮相,这个更高级别的目标和定位,就要有相应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研究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术底蕴和表达能力,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硬实力”,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对本次会议的主题与相关理论、参会学者的学术思想与发言内容等,要有相对扎实的研究和周全的了解,要有更加完整、系统的论证思路、应答策略和交流模式。
参会准备要点
为了确保参会效果最大化,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参加会议前,你需要 提前了解会议的主题、议程安排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还要准备好自己的演讲材料和问题清单,以便在会议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获取更多信息。通过这些充分的准备,你将能够更好地把握会议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与收获。
准备会议主题和议程
将会议议程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每个分会场的主题,找出那些令你敬仰的讲者。同时,务必浏览参会者名单,特别关注那些你希望结识的学者。 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参与其中,更是要明确自己的“猎物”。
演讲与问答准备
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以留下深刻印象。您的分享不仅应传递清晰的信息,更应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确保内容既简洁又富有深度,同时不失趣味性。考虑在演讲中融入个人故事,因为故事往往比单纯的数据更具吸引力。预先准备问答环节,这并非为了提前揭晓答案,而是为了让你在面对各种提问时能从容不迫。
在会议中要尽量克服社交恐惧和语言障碍,因为很多人在会议上展现出比平常更社交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在会议中建立人脉和获得更多学术或职业机会。在会议中,可以先打招呼,介绍自己的身份和学校,并开始闲聊或讨论研究。如果遇到有趣的人,可以交换联系方式。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