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发言怎么准备的?在准备学术演讲前,首先需要培养正确的心态。将演讲视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向听众展示自己深入研究的成果,是一种享受和自豪的体验。
学术会议发言怎么准备的
在准备阶段,需要仔细研究论文答辩的PPT,并对内容进行扩充和完善,以确保演讲的内容丰富、详细、有说服力。学术演讲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介绍演讲主题、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足与展望以及致谢。
在PPT中,要注意强调研究结果和结论,突出研究动机,展示自己内容扎实、充 实、具有说服力,同时说明自己在前沿,创新显著。
接下来,应该进行充分的自我练习,以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使演讲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如果英语不是非常熟练,可以不必担心,只需要讲得慢一点,语音准确一点,以确保听众能够听懂。
另外,在演讲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节奏,保持演讲氛围,并与听众互动。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以表示自己对演讲内容的信心和热忱。
要点提示
为了便于听众和点评嘉宾了解我们论文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还要在论文小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把经过这次筛选后的内容,展现在PPT里。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不至于从头到尾就是照本宣科。
其实在会议/论坛的发言上就是念PPT,甚至朗诵PPT,这……其实是有点滑稽的。不多说,自己想。
2、不至于让听众和点评嘉宾看不到重点。
眉毛胡子一把抓,满屏满眼的都是字的PPT就不是PPT了,那是逐字稿。逐字稿会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发言者克服紧张,但消极后果也是极其明显的:
第一,我们不会通过会议/论坛发言得到任何锻炼。客观地讲,我们的朗读或朗诵能力可能会因此提高,但这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错失学术成长的机会了,哪有在学术会议上训练自己朗读能力的?这脑回路……再说这也特么太奢侈了(原谅我爆粗口)。
第二,我们不会给与会听众和点评嘉宾留下任何好印象。事实上,一个连头都不抬,以“沉浸式阅读”的行为艺术来呈现的发言,只会让听众和点评嘉宾觉得发言者——能力不足,萌新小白研零零零漆,情商为负。
因此,进行二次筛选,让PPT里的内容变成“要点提示”,既可以确保非核心/低价值的内容不会对听众和点评嘉宾造成干扰,也可以让我们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一个积极正向的好印象。
学术会议发言的注意事项
1、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准备报告的内容时,需要确保所引用的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2、报告的结构和逻辑性: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性来组织报告的内容,使得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3、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需要注意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用流畅、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并注意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如掌握节奏、声音的抑扬顿挫等。
4、注意时间的控制:在进行学术报告时,需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演讲,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与听众的互动和回答问题。
5、与听众的互动和沟通:在进行学术报告时,需要与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引导听众思考和讨论,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听众的需求和问题。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