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会议论文会被拒吗?发表会议论文会不会被拒稿呢?不论是发表什么内容的论文,都是有被拒稿的可能,因此会议论文也是不例外的。虽然发表论文都是有被拒稿的可能,但是我们做好以下准备,也是可以有效降低论文的拒稿率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吧。
论文投稿注意事项
确定了心仪的会议后,下一步是下载相应的投稿模板。通常,你可以在会议主页的“投稿须知”栏目找到模板下载链接。务必仔细阅读模板的排版要求,以免在后期因排版问题而不得不进行返修或退稿,避免可能引发的不必要麻烦。此外,还需要关注文章篇幅是否符合规定,因为超过规定篇幅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版面费用。确保按照规范进行准备,有助于顺利完成投稿过程。
确保排版无误后,要将稿件准备成Word和PDF两种文件格式,因为在上传投稿时可能会用到。如果文章有多位作者,务必检查并确认所有作者的信息准确无误。
一旦投稿成功,你会在投稿平台和通讯作者的邮箱中收到相关提示信息。接下来就是那段漫长而焦虑的等待时间,通常会议审稿周期约为一周左右。如果你迫不及待,也可以在会议主页找到会议秘书的联系方式,主动联系推动审稿进程。
在投稿平台上,你可以通过论文状态栏查看专家评审对稿件的意见。如果需要返修,要认真阅读评审意见,然后耐心坚持,因为你的论文就要即将发表啦!
会议论文的录用形式
(一)正式出版和未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以正式出版物形式公开出版:由出版社出版,印刷具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的论文集。
未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未公开出版,仅印刷纸质论文集或仅提供电子论文集
(二)摘要录用和全文录用
(三)宣讲和海报展示
当会议论文全文被录用后,会采取两种形式展示优秀论文。
首先,通过制作海报的方式,将论文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在会场上,供参会的师生仔细观看和学习。这种形式使得研究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观众深入理解。
其次,另一种展示方式是通过制作PPT进行宣讲。研究者将论文内容整合为幻灯片,直接与到场的师生进行交流和演讲。这种形式能够实现实时互动,提供更为深入和直接的学术交流机会。
学术会议流程
1.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会议,可以上网搜索“学术会议网站推荐”来查找会议内容
2. 确定好要参加的学术会议后要认真阅读会议官网内容,记录好会议时间、地点、截稿日期、注册截止日期等重点内容以及下载好官网提供的论文模板、海报模板等。还要经常关注会议通知,会议是线上还是线下召开。
3. 准备论文,论文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摘要,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要在会议的截止日期之前投稿,这里要注意,EI会议论文一定要是英文版本,并且需要按照会议官网提供的模板调整好格式后再进行投稿,如果英文不好,可以找一些润色机构帮忙翻译也可以的。
当然了,选择会议的门道还有很多,大家自己把握不准的,还是要找到专业的老师协助
4. 到底是提交摘要还是全文?这里有两种情况:
如果你只想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演讲和交流,而不想出版你的文章,那么你只需要投摘要就可以了;如果你也想公开出版你的文章,那么你就需要提交全文了,当然,如果在会议截稿日期之前,你还没有完成全文,那么也可以先提交摘要,然后根据审稿意见进行文章的完善,在会议的注册截止日期之前,提交完整版文章以及其他注册材料。
5. 投稿。一般会议官网会有详细的投稿方式,可以通过会议系统或者会务组邮箱投稿,都会有详细的说明,自行选择就可以。
6. 投稿后的文章会务组会将论文送审。审稿完成后会务组会发送录用通知,邮件中会告知修改建议、缴费方式、参会安排等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确认好信息,不然后期发现信息有误再更改,流程很麻烦,切记了。
7. 参会。可以选择参会与否,建议大家尽量去参会,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学术的乐趣,与行业的大咖学者做一次学术交流也是挺难得的机会,会议官网会有会议的详细流程,大家可以自行下载,安排好自己的参会日程。
8. 会后3-6个月左右会有出版的电子论文集,EI 检索可能会在会后的半年左右,具体可以先提前咨询大会老师确认。
9. 保证检索吗?不论是EI, SCOPUS, SCI还是知网等数据库检索,都是独立且不受任何人或者组织影响的,有可能现在是被检索,但是几年或者几个月之后,又被终止检索(当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又是真实存在的),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