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投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江湖闯荡,会议投稿堪称科研人的“必修课”!但面对繁琐的流程和隐形规则,很多新手常常陷入迷茫:选错会议被坑?投稿石沉大海?审稿意见不知如何应对?别慌!今天带你直击核心,用实战攻略打通投稿“任督二脉”,助你快速上岸!
1. 选择会议
结合自己专业或者研究领域、征稿主题等选择适宜自己的会议,在会议官网,仔细阅读会议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了解清楚投稿截止日期、投稿方式、投稿格式要求等。
2. 准备投稿材料:
(1)投稿摘要:适合只想参会进行学术科研的成果交流,不出版文章的学者。
(2)投稿全文:如果想公开出版论文,有论文出版检索要求,那么就需要提交全文。
3. 提交投稿:
按照会议要求,将您的投稿材料提交到会议官方网站或指定的投稿系统中,如官方邮箱等。
4. 等待审稿:
审稿过程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期间,可能会收到审稿意见或修改建议。
5.接受或拒绝通知:
一旦审稿过程完成,将会收到接受或拒绝投稿的通知。如果论文被接受,会务组会发送录用通知,邮件中会告知缴费方式、参会安排等内容。
6.参会:
按照官方的会议流程,安排好自己的参会日程,准备好自己所要展示的研究成果。
7. 发表检索:
如果是全文投稿,会后组委会还会将所有论文以论文集的形式统一发表,并提交出版社检索,会后3-6个月左右会有出版的电子论文集,EI检索可能会在会后的半年左右。
如何挑选高质量学术会议?9个实用技巧!
想要判断一个学术会议的含金量?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小技巧,帮你轻松挑选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1、查看会议的主办方和赞助方:主办方的声誉和赞助方的实力,往往能反映会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观察会议的与会人员:参会人员的背景和知名度,也是衡量会议质量的重要指标。
3、查看过去几年的讲者名单:了解历年的演讲者阵容,可以预测会议的持续性和吸引力。
4、会议的召开方式:线上还是线下?互动性强不强?这些都会影响会议的体验和效果。
5、文章的发表方式:是期刊还是会议论文集?发表周期如何?这些都能反映会议的学术水平。
6、谨慎接受会议的邮件征稿:确保邮件来自官方渠道,避免被骗或参加质量不高的会议。
7、会议的call for paper范围:是否明确?是否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这些都能帮助你判断会议是否适合你。
8、文章的引用量:一篇文章的引用量往往能反映其学术价值,同样也能反映会议的影响力。
9、最直接的是同行人对会议的评价:问问你的同行,他们的反馈往往最真实可靠。
通过这些小技巧,你就能更好地判断一个学术会议的含金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术交流平台!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