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研发家 | 2025-09-01 0

怎么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凡是读过研究生的,对学术会议都不会陌生。拓宽视野、接触前沿、积累人脉……参会的好处有很多,但光是想想要跟初次见面的领域大佬介绍自己,就足够让人焦虑了。如果为人内向甚至社恐,那简直就是“灾难现场”。再看看身边同学在学术会议上神采飞扬、谈笑风生的姿态,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参会前的心理建设

学术社交的终极目标,是让社恐人也能像考前划重点一样轻松应对。以下三个策略,助你做好心理建设,变身“社交战神”。

怎么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01-明确身份

我们参加学术会议是来分享知识和成果的,而不是来接受审判的。我们可以把其他人想象成自己的展品的参观者,并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展品的亮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被评价”的焦虑。

02-降低预期

我们可以不用要求自己在会议上能够惊艳全场,转而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增长见识上。例如:了解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或思路,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大牛的联系方式。通过降低自己的预期,能够避免因达不成目标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03-提供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提升自我认可度能直接降低社交恐惧。所以,我们可以在学术会议中通过一些方法来提示自我认可度。比如我们可以在他人的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如果我们的问题能够引起汇报人或其他听众的思考和共鸣,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它就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认可度,从而降低我们的社交恐惧程度。

会中关键词

如果在会议前已经做足准备,恭喜你,接下来只需要好好发挥就够了。在这种场合下也许你会觉得很方,但其实你距离调整好心态可能也就三个词的距离——不怕犯错、主动出击、拒绝功利。

首先,学术会议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即便你是一个科研小白,也能在这里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在这种场合里,很多大牛都非常友好,如果你是小透明的话,即便有什么蠢蠢的发言人家也不会在意,毕竟在人家眼中年轻人可能就是一副蠢萌的模样;但如果你抛出了一个引发讨论的好问题,让大牛多看一眼不说,之后说不定还会有人来搭讪。稳赚不赔的事情,何必给自己这么大的负担呢?

其次就是主动,不管是coffee break,还是午餐、晚餐、酒会,都是搭讪的好时机。把倒咖啡、排队这样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尽量去跟各种不认识的人说话。环境相对轻松不说,搭关系的同时还能顺便练练社交和口语,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太功利。Social要有目的性,但不能给对方“添麻烦”。就好比你刚跟一位大牛教授介绍完自己,下一秒就邀请别人去喝咖啡,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也许你会说我举的这个例子太夸张了,这样的社牛根本不用看这篇文章,但第一次见面就开始向别人提需求,或是抱着一大堆问题追着别人不放的人,就算没见过想必也听说过,这样的Social只会起到反作用。

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学术上的事确实只有水平相近的人才能聊到一块去,所以面对大牛别急着推销自己,从混个脸熟开始,同时也要跟年龄、资历差不多的人多聊聊,之后一旦有了好文章,有些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