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怎么加通讯
研发家 | 2025-09-08 0

会议论文怎么加通讯?在学术研究领域,会议论文作为研究成果快速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形式,其撰写与格式规范受到广泛重视。其中,通讯作者的标注虽属细节问题,却关系到学术责任的认定与后续学术交流的有效性,因此不可忽视。不同会议、不同学科领域对此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原则与基本方法具有共通性。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在研究项目中承担核心指导角色,负责研究工作的整体构思、经费获取、项目方向把控以及论文的最终审阅与定稿。更为关键的职责在于,其是论文发表后与学术同行进行一切通讯联系的枢纽,负责解答疑问、提供原始数据或材料、处理稿件录用后的各项事宜。因此,明确标识通讯作者对于建立清晰、高效的学术沟通渠道至关重要。

会议论文怎么加通讯

会议论文中标注通讯作者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会议官方提供的投稿模板或格式指南。绝大多数学术会议会提供标准的论文模板(通常为LaTeX或Word格式),其中已内置了作者信息栏位的特定格式。作者在填写信息时,应首先仔细阅读会议的“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部分,查找关于作者贡献与通讯标识的具体说明。

在技术实现上,最常见的做法是在作者姓名所在位置的上标处使用特殊符号进行标记,并在页脚处添加注释说明。例如,在作者姓名右上方标注星号(*)、剑号(†)或字母“a”、“b”等,随后在论文首页的脚注区域(Footnote)进行明确解释,如“*通讯作者: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另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是在作者名录(Byline)下方另起一行,直接注明“Corresponding author: [作者姓名],[电子邮箱]”。部分采用盲审制度的会议则要求所有作者信息单独填写于在线投稿系统,而不出现在正文中,此时通讯作者的指定需在系统的特定栏目里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通讯作者通常只有一位。多位作者共同对通讯负责的情况虽不常见,但亦被部分会议所允许。若存在多位通讯作者,务必在投稿前仔细查阅会议规定,明确是否允许并列通讯,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注并在脚注中逐一说明,避免产生歧义。

除标注方式外,作者信息的完整性同样重要。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应确保是常用且有效的学术机构邮箱,避免使用可能被屏蔽的公共免费邮箱,以保证会议组委会、审稿人及未来读者能够顺利建立联系。有时,会议方还会要求提供通讯作者的详细所属机构地址、联系电话等辅助信息,这些也需按要求准确填写。

在合著者众多的论文中,清晰界定每位作者的贡献已成为良好学术实践的一部分。许多会议鼓励或要求作者提供作者贡献声明(Author Contributions Statement),虽不同于通讯作者的标注,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透明的学术责任体系。通讯作者的指定应与此声明保持一致,确保其核心通讯与学术责任人的角色得到合理解释。

疏忽通讯作者的标注或标注不规范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审稿意见、录用通知、版权协议等重要文件可能无法准确送达负责人,从而延误后续流程。更严重的是,论文发表后,学界同行若无法联系到正确的负责人进行学术探讨或数据索取,将阻碍知识的传播与验证,削弱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会议论文中通讯作者的添加是一项严肃且必要的学术规范操作。其核心在于遵循特定会议的格式要求,通过标准化的符号标记与脚注说明,清晰、准确地将负责通讯事宜的作者身份告知读者与会议方。严谨地处理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对学术规范的尊重,更是保障学术交流渠道畅通、促进科学知识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石。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