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五步法
研发家 | 2023-12-19 0

很多作者在使用数据库或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检索的时候,会坐在电脑前,打开习惯使用的数据库或者检索引擎,键入某个单词然后等待检索结果,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使用者陷入数量庞大的资料中而无所适从,当然也可能只有寥寥数条无用的信息。

面对这种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使用者可能会调整检索条件,然而却得到了和开始相似的失败结果。这种局面会重复出现,直到搜集到一份适合于任务的记录列表为止,否则就会因为反复失败而告放弃。

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检索得到的任何一种适用的资料,与其说是规划的结果,倒不如说是运气使然。不过,最重要的是使用者可能会因此遗漏一些关键信息。类似的情况是,得到了大量的资料,但其中的大多数是主题的边缘信息,而忽略掉领域中一些知名专家的成果。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萨利·拉姆奇在其著作《如何查找文献》指出,在检索文献时制定检索策略可以检索所需的资料、防止遗漏关键信息、将检索得到的有关条目控制在可处理的数量内、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为此,萨利·拉姆奇给出了五步文献检索法。

 

一、第一步:确定检索条件

在开始检索之前,检索的范围和领域就已经应该确定。根据这个条件,下一步就该关注在查询信息时应当使用什么关键字。萨利·拉姆奇认为,选择检索条件是检索工作开展的基础。当开始工作的初始阶段,研究者应当记录下某些重要字词,以便在将来的检索中使用。这些和正式的领域标识和检索条件相结合,就为执行检索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关键字。

(一)检索条件范围

以检索条件范围作为出发点,选取主要条件(题目或者方法),然后将它们列表,或者将其作为流程图的起点。通常,建议研究者将条件的数量控制在四个以内,太多的话会让检索工作变得过于复杂。条件太多意味着研究范围没有被简要地限定或者过于宽泛。

(二)同义词

一个研究者的课题或者假设,可以用某个特殊的词语来表示。而关于这个主体的其他文章可能使用的是其他某个类似的单词。在检索中不考虑同义词的后果是检索结果会把恰巧没有使用所选定词作为题目的材料排除在外。

(三)扩大的条件和缩小的条件

对于每个领域来说,扩大和缩小的条件应该作为一种可能性而被纳入考虑。比如,一个研究人员可能会考虑“人”这个术语的扩大和缩小的条件。递增扩大的条件可能有:人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递减的缩小条件可能是血液循环系统、血液、红血球。通过望远镜放大视野和通过显微镜来考查细节对我们选择检索条件都是有帮助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条件层次优化,我们也可以分别把关键词作为扩大和缩小的条件的一部分。

 

二、第二步:对检索进行限定

除了界定检索需要的条件外,确定什么是不需要的并对检索进行限定同等重要,检索的范围也将因此确定。

数据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限定条件,使用者应当仔细研究这些限定条件,了解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利用限定条件这项功能,使用者可以让检索更加专业化,得到更符合主题的结果。萨利·拉姆奇给出了以下三点较为常用的限定选项:

数据库所提供的限定选项可能会有很多种:有些可能只有很少的选项,而有些可能有很多。

例如,概要数据库的简单检索中便提供了以下限定选项:文献类型、查看类型(指文献的观点)、语种、发行日期。而心理学资讯数据库的限定选项则更加全面,包括:语种、出版物种类、出版年份、网络地址、年龄段、查看类型、文献类型、群体等。

 

三、第三步:组合条件

合理地使用复合检索条件,是令使用者精确地查询到自己想在数据库中获得的结果的重要方法。如果准确地使用复合检索,可以令结果只包含和课题相关的记录,过滤掉不需要的项目。在检索条件中,可以使用以下三种逻辑运算符:并且(AND)、或者(OR)、不含(NOT)。

 

(一)逻辑“并且(AND)”

使用逻辑“并且(AND)”连接几个条件,那么结果中会包含全部符合这些条件的记录。这意味着这样的条件所检索到的记录会少于不使用任何一个条件所检索到的记录。使用逻辑“并且”会减少检索到的结果的数量,图1显示了使用的检索条件:“大学”和“基金”。注意两个圆相交的部分即是所检索到的内容,而其他部分则会被过滤掉。在检索条件之间加入越多的“并且”,所检索到的结果范围也就越窄。图2显示了在上述条件中再加上一个条件(“英国”)的效果:三个圆圈的交集代表了所检索到的结果,明显小于图1中的交集。

 

写论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是从事科研的基本功。从研究项目的开始到其最终报告,绝大多数研究者在写作上花的时间比做实验、做统计所花的时间更多,写作内容无外乎自己的想法、对先前理论和研究的理解、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结论等。但不少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写作思路不通或写作焦虑心理容易形成写作障碍,而要想让焦虑的状态放松下来,或者放弃完美主义或对别人品头论足的担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最优秀的作家,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他们经常要逼着自己才能继续写下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雷.R.牛顿在其著作《大学论文写作十二讲:本科、硕士和博士论文通释》中指出,要想克服论文写作障碍,那么分配给它的时间就一定要有保证,不会再有更好的办法能提高论文写作技巧和满意度的了。为此他提出了以下四点动笔伊始妙方。

 

(二)逻辑“或者(OR)”

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选择的检索条件,并且使用要求记录中包含所有条件的时候,就应当使用逻辑“或者”连接符。因而,逻辑“或者”连接符将检索范围扩大了。图3就表示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或者”的检索。

 

(三)逻辑“非(NOT)”

逻辑“非(NOT)”用于在检索中排除某个特殊条件,这样可以对检索进行限定,也可以阐明检索的意义。例如,检索只关于欧洲大陆,但不包括英国“欧洲非英国”,明确检索的例子有“苹果计算机非电脑”,以及其他的同形异义词“梣木非树木”。图4显示了检索“欧洲非英国”的效果。在这个例子中,包括“欧洲”的关键字将被处理,而仅仅包括“英国”的关键字将被忽略。这在过滤不需要的记录时很有用处,但这样检索不会得到两个检索条件的重叠部分。

 

四、第四步:评估检索结果

在检索的每一步,及时检验检索结果是否符合需求至关重要。这样做能让研究者确定他们找到的正是所需要的信息。为此,萨利·拉姆奇给出了以下几点评估检索结果的标准:
 

 
当记录达到了可管理的数量,就应该保存那些被认为对研究有用的资料。不仅需要保存记录,还应该保存检索计划和历史。这样,检索的过程才能循环往复,而且已经进行过的检索才能易于查找。
 
五、第五步:完成检索
当已经找到了适合的记录,而又没有新的记录被找出来,研究者就可以下结论,说现阶段的检索已经完成。然而,新的信息总是源源不断地添加到数据库中,所以在研究项目进程中实时更新以前的检索非常重要。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也许会遇到更多的检索关键词,这些词应该被收录到检索方案中,利用这些词就能创造出新的检索条件了。

 

作者:胡乐浩(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二室主任)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