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约!211新校区建不成了!

研发家 | 2024-08-02 0

关心对外经贸新校区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对外经贸大学曾经有过入驻青岛市张家楼的计划

 

一开始沸沸扬扬、斗志昂扬,但是最近却了无音讯了......

 

有关心的网友们给青岛市政府留言板咨询,得到的回复居然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进行了落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与西海岸新区解约,暂无新项目落地。

 

其实早在2023年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官方就回复过校区进展问题:“目前经贸大学已经确定不来新区落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项目受限于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异地办学政策的影响,导致原定的办学计划无法实施。”这项肇始于2019年的异地校区合作项目,终究还是按下了终止键。

 

不仅是贸大青岛校区,近年来,在教育部政策逐渐收紧的大背景下,不少高校异地办校区的计划被搁置。

 

 

01

新校区建设,并不容易

 
随着高校扩招,不少学校面临着校区土地、建筑面积严重不足的压力。
 
为此,建设新校区成为大学主动突围的选择。
 
但对于高校来说,受政策指导、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经济发展、土地规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校区建设之路并不好走,不少建设项目或未获批或被搁置。
 
同样是在青岛,今年1月,青岛蓝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杜乐江答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情况”时称,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在征求意见,拟解除与即墨区签订的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的协议。
 
异地校区建设受阻,省内布局新校区也非一帆风顺。
 
与青岛莱西市政府合作签约的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其新校区项目原定于2023年9月份之前正式交付使用。去年7月,学校招生简章中还明确提到,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主体建筑已顺利完工,学院将于2023年整体从烟台莱阳搬迁至青岛莱西姜山镇。
 
然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并没有如期搬迁。
 
直到今年4月,青岛市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殷连刚在回复网友时表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新校项目拟选址上马街道,项目具体事宜正在积极洽谈推进中。这意味着,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不会搬到莱西市,学校新校将搬到城阳区,而莱西市姜山镇已经建好的校园,后期将会引进其他的学校。
 
在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与鄂州市达成梁子湖校区项目共建协议,湖北省人民政府对此合作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专商函教育部,明确将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的建设项目纳入湖北省校地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多年来却一直因为生态红线问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8月,鄂州梧桐湖园区管理委员会表示,根据武汉新城梧桐湖大学城谋划,华中师大地块作为“双一流”高校用地,正在从华中师大和其他“双一流”高校中作选择。梁子湖校区能否继续推进,成为一个未知数。

早前发布的华师梁子湖校区效果图
 
另一所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白江校区在今年4月的官方回复中透露了停修的信号,因政策原因,校方暂未获得省上批复,海事职业学院(原川师地块)项目已签约,目前正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编制。
 
一波三折的,还有吉林的两所高校。
 
2023年9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长春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吉林省教育厅对此表示:“学校预计2024年搬迁新校区。”上个月初,吉林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提问时却再表示:长春大学新校区2024年不会搬到中韩示范区。另一所位于长春的吉林艺术学院,其新校区接上级通知,已暂缓建设工作。
 
 
 

02

逐渐收紧,从鼓励到严控

 
事实上,异地办学的政策经历了从“鼓励”到“审慎决策”再到“严控”的阶段,政策的转向也预示着高校建设新校区“步履维艰”。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的通知》提出,鼓励老牌实力院校举办分校。此后,异地办学也在经历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期后步入了快车道,各地政府纷纷行动,向名校抛出橄榄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相对稳定,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主题,异地办学政策收紧,进入“降温控制”期。坚持鼓励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审慎建设新校区,成为之后政策实施的主导方向。
 
2017年,教育部要求“审慎决策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特别是具有本科教学功能的新校区”。
 

教育部也多次在回复全国人大建议时提到,异地办学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办学规模扩张、区域布局扩大后,学校内部治理水平下降,异地校区难以有效共享原有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办学积淀积累薄弱,影响其办学质量和水平等。

 

图源:教育部
 
 

 

03

异地办学,何去何从?

 
教育部一系列公开文件出台后,山东、吉林、河北、广东等省快速响应,发布了关于高校设置规划编制的通知,对高校异地办学做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多所高校展开了调整异地办学的行动,有的对异地机构进行更名、撤销清理,有的暂停筹备中的异地校区项目。
 
2022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指出,已撤销异地研究院4个。
 
与哈工大一样进行撤销处理的还有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召开第191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会议批准撤销深圳研究生院、青岛研究生院和唐山研究生院机构有关事宜,研究生院要会同唐山研究院做好异地非全过程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建设。
 
有高校通过更名改制落实规范,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更名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苏州),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更名太仓智汇港……
 
在政策收紧、转向的前提下,未来异地办学该何去何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刘皛认为,可以通过更柔性的措施把异地办学问题处理好,规范异地办学中的乱象,同时通过更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加强办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实现顺利过渡。
 
对于高校而言,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优化内部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而对于高校来说,严控异地办学促使高校将目光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转变,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上,回归“以人为本”的育人使命,或许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