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写得像流水账,投出去秒被拒怎么办?”“审稿意见回来不知怎么回应,只能重写?” 这些困扰无数科研人的论文发表难题,在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中得到了系统解答。10 月 24 日上午,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南昌校区软件楼 316 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励志讲堂第六期第七讲,本次活动由江西省计算机学会主办,东华理工大学与RDLink 研发家联合承办,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张智军教授带来 “高水平研究论文撰写与发表” 专题报告,为现场师生送上学术发表 “实战指南”。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6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第七条明确写道:“学校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学校不住宿专项助学金,住宿费用自理”。这标志着"不提供宿舍"的政策已经从硕士层面延伸至博士培养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经组织专家指导、考察、评议,拟按程序向教育部申报设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暂名),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11月20日至11月26日。
日前,中央批准:刘昌胜同志任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11月20日,重庆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光军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总督学王嘉毅同志,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允革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新同志主持会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重庆大学领导班子成员、部分退出领导班子的老同志、教授代表、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同志、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当你费尽心血写出一篇研究论文,投稿到顶级学术会议时,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你的论文会被送到几位专家手中,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仔细阅读,然后决定是否接收你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叫做同行评议,是学术界的"质量检验员"制度。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辅助写作工具逐渐渗透到学术研究领域。从文献综述到数据分析,甚至整篇论文的撰写,AI正在改变传统学术生产的模式。然而,这种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2025年多所高校曝出的"AI代写论文被举报"事件,将学术诚信的边界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值得警惕的是,即使论文内容完全原创,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AI仍然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端。
据中国网信网日前消息,中央网信办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主要涉及明码标价实施学术论文买卖行为、引流圈群实施学术论文买卖行为和利用话题暗示提供违规服务,有关账号已依法予以关闭。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多个电商平台上,仍存在商家提供学术论文代写、代发刊等服务,因平台明确禁止代写学术及党政等相关内容,聊天涉及敏感词而转向了更为隐蔽的私域平台。同时,AI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论文黑产”的生产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给防范和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业内人士指出,整治“论文黑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持续打击,更需要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层面不断升级。治理工作也开始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治理不再是某一家机构的事,而是需要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学校老教授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五个坚持”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月15日,以“AI for Science”为主题的2025西丽湖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环节,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大学共同建设的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