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写得像流水账,投出去秒被拒怎么办?”“审稿意见回来不知怎么回应,只能重写?” 这些困扰无数科研人的论文发表难题,在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中得到了系统解答。10 月 24 日上午,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南昌校区软件楼 316 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励志讲堂第六期第七讲,本次活动由江西省计算机学会主办,东华理工大学与RDLink 研发家联合承办,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张智军教授带来 “高水平研究论文撰写与发表” 专题报告,为现场师生送上学术发表 “实战指南”。
近日,《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编辑部发布声明称,该刊物近期又以退稿以及私下警告的方式处理了一起投稿抄袭事件。鉴于已是第三次出现类似情况,如再发现来稿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将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实名公告批评等。10月26日,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清华西方哲学研究》创刊于2015年,入选“2024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辑刊”。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改进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10月28日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开幕会上现场发布了“江苏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十大成果”,覆盖新能源、精准医疗、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其中,南京大学联合多国团队研发的低成本水系液流电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以及苏州大学联合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共建的“一带一路”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等成果,集中展现了江苏高校在跨国联合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
新华社南京10月27日电(记者陈圣炜)27日,在苏州大学举行的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开幕式上,江苏—非洲高校合作联盟成立,标志着江苏与非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步入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9月20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在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数据新闻赛道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4个;AIGC赛道一二三等奖各1个;两个赛道优秀奖共21个作品。 本次大赛吸引了省内外近20所高校的100余支队伍参赛,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在数据新闻和人工智能创作领域的创新实力。
据媒体报道,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昊霖因突发疾病,于2025年10月25日不幸逝世,年仅37岁。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尚未结束,已经有超过70余位中青年学者(年龄集中于30-50岁,详见文末)逝世。这还仅仅是部分网络公开信息,不包括未被公开及公开未被统计的的个案,真实数字可能更触目惊心。
10月23日,陇东学院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就学校“建大晋博”核心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近年来,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实践成果能否替代论文”的讨论持续升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一系列探索更将这一议题推向公众视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正面临“破”与“立”的考验:既要回应“论文注水”“与实践脱节”的现实质疑,又需守护学术训练的核心价值;既要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又要筑牢毕业质量底线。
在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城市发展、重塑传播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作为文明载体与传播节点的角色愈加凸显。10月25日,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联合主办的首届“数智时代的城市传播学术论文工作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