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院公共科学日启动

研发家 | 2025-05-18 3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共科学日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系成立70周年。今年的公共科学日继续向公众开放科研机构,主题是“在科学之间开启未来的新过程”。135个院属单位组织了近400场科普活动,6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参加,开放了近400个科研场所,近50人参观了现场,数亿人在线阅读了相关话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参加了公共科学日的家庭活动。家庭活动结合“科学与中国”、“千名教授、千场科普”等科普品牌进行了多次院士专家报告;紧紧围绕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话题,邀请北京、香港和西部地区的校长代表和科学家代表圆桌对话,见证科学精神的传承。

教授们继续发挥“四个榜样”的作用,支持和参与科普工作。祝世宁、曹晓风、王赤、何祖华、孙胜利等20多位中国科学院教授进行科普讲座、在线问答和交流,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鼓励年轻人致力于科学事业,围绕多个学科领域、多个公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

中国科学院100多所科研院所和3所高校再次“开门迎客”。现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部分研究所开设了“大国重器”,如兰州重离子研究设备、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工艺工程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遗传与发展生物学研究所先后开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和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设了一系列现场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作为热门IP《三体》的拍摄地,告诉公众哪些科幻小说已经“变成”了现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通过火焰反应、伯努利原理等实验表演,设立了“哪吒物理修仙课”,讲解物理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怀柔地区的许多研究机构合作,营造“共享未来”的氛围。以“像素风大科学设备”为主题的摄影和“大型科学设备集章挑战”活动备受青睐;中国科技大学在四个校区、上海和苏州设立了36个科普点;成都分院连接兴隆湖园区科研机构,让公众一站式了解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π中心及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等相关知识;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30多名在北京的国际学生参观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和力学研究所科普展厅。

为了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打破人工智能的“知识高墙”,公共科学日增加了人工智能相关专项科普活动。软件研究所向公众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AGIROS和“如意RISC”-V:更好地了解您的操作系统”;计算技术研究所展示了ChipGPTic的大型设计模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为托卡马克装置中人工智能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普报告;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准备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科普博物馆试图开放。公众感受到了医学大数据管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三维建模、手术计划导航、微创脑机接口等临床应用领域的人工智能。

此外,今年的公共科学日仍然是一个高度互动和体验性的在线科普活动。“科学与中国”官方网站和小节目系统地发布了活动介绍和参观策略,以拓宽公共科学日的参与渠道。中国科学院新媒体矩阵与科研院所和知名主播合作,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在线直播,全面展示“云”活动的精彩内容;同时,联合微博推出问题解决挑战活动,鼓励网民通过#公共科学日#主题记录个人感受。

本次公共科学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全面支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