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教授回应争议!

研发家 | 2025-08-14 0

近日,一篇题为《<汉谟拉比法典>与商汤关系新论》的论文引起广泛争议。文章2007年刊发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第一作者系来自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的李荣建教授。

文章在摘要部分写道:“古巴比伦王国君主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上古文明的标志性成就。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同源追溯,可以考证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所做的功绩,汉谟拉比本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物能够跟《史记》所载的商汤王很好地吻合起来。由此,扑朔迷离的中华五帝史、夏史及商史,可以找到一条总的纲线。”

 

引言部分,该文表示:可能的推测是,在上古世界里,英国人的先祖曾经中华文明的洗礼,英语词是在用拼音的方式抄录上古单音节文字特别是古汉语文献,以致造成了英语与汉语词汇大量相通的问题(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根据历史考证,说印欧语系的英国人的先祖发源于欧亚草原,在小亚细亚及两河流域经受文明洗礼后,逐步迁移到英格兰群岛上的。以此推测,上古汉语亦曾是古代两河的主要语言之一,汉语可能是从两河流域迁移到黄河流域进而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汉谟拉比法典》所用的语言应该跟中国古汉语极为相近,或者汉谟拉比本人就是中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只不过是由于英国人把巴比伦语翻译成英语,再从英语翻译成现代汉语,造成了极大误会,导致我们中华后辈“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内文部分,上述文章在罗列汉谟拉比和商汤在历史文献中的事迹之后得出结论:“所谓的《汉谟拉比法典》,其实是商汤让义伯、仲伯刻所俘苏萨城邦的宝玉而作的《典宝》……汉文献中记载的商汤与英语文献中记载的汉谟拉比是同一个人之后,中华夏、商、周历史问题就有可以牵引的总脉络。”

 

对此,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评论,该文内容过于牵强附会。

 

南方+记者就此联系到李荣建教授。对于网络上的热议与质疑,李荣建回应记者:“因为学术论文,每个专家作者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大家见仁见智,进行学术讨论,我觉得挺好的。”另外,李荣建希望讨论时不要出现人身攻击,否则作为作者,将保留对这些声音起诉的权利。

 

当记者问到其“现在是否还同意当时的观点”时,李荣建回应:“学术研究是在不断地推进,不断地深化,当年的学术观点可能到了今天就有些改变或者深化。”截至发稿,知网上《<汉谟拉比法典>与商汤关系新论》链接作者“李荣建”仅发表过一篇论文。记者未找到其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

 

李荣建强调了这篇论文是两人合作的作品。据知网数据显示,文章2007年10月刊发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作者分别是李荣建、吴彬华,分别来自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空军雷达学院。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