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透露,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对温度的非线性反应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余开亮、副研究员汪金松等合作伙伴透露,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对温度的非线性反应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研究表明,抗肿瘤潜在药物介导铁死亡传递。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朱孝峰/邓蓉团队发现半乳糖凝聚素-13(Galectin-13)Galectin-13是介导肿瘤细胞铁死亡传递的关键因素,并揭示了Galectin-13通过弱化溶质媒介家族7成员11(SLC7A11)质膜定位,提高了相邻肿瘤细胞铁死亡的敏感性,从而导致铁死亡传播。《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发布了相关成果。
新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控制水稻分离机制
近日,在国家重点R&D计划、中国科学院主导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整合微生物组学、生物学、作物遗传学、天然产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系统披露了根际微生物组控制水稻分离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组对水稻分离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单脚金内酯的植物激素。《细胞》发表了相关结果(Cell)。
获得亚太地区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福井奖章的杨金龙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4月25日,亚太地区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宣布,将于2025年授予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杨金龙。 Medal(福井奖章)表彰其在电子结构算法和程序、自旋电子材料设计、表面单分子系统表征/调控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拾骨”毛虫用尸体伪装
一种新的“拾骨”毛虫物种会用昆虫的遗骸伪装自己,这样它就可以生活在蜘蛛中间,窃取蜘蛛的猎物。这是唯一一种使用如此可怕的伪装方法或伴随蜘蛛的毛虫。它是一种食肉动物,甚至是同类食物。4月24日,《科学》发表了相关论文。
为什么人到中年腰会变粗?
众所周知,人到中年,腰围通常会变粗,但问题不完全在于表面。腹部脂肪会加速衰老,缓解新陈代谢,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但是,不清楚年龄是如何把六块腹肌变成柔软的胃的。
全世界最大的太阳望远镜“心脏”开始跳动
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丹尼尔·井上望眼镜,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眼镜。(DKIST)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过15年的规划,这款望眼镜配备了德国仪器——可见光可调滤光计(VTF),第一批图像已经拍摄完毕。德国弗莱堡太阳物理研究所的显像光谱偏振器(KIS)哥廷根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的研发和制造(MPS)作为项目合作伙伴。
科学家们透露,中国城市地下水供应面临着水量和水质的多重挑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思奥、方创林等合作伙伴透露,中国城市地下水供应面临着水量和水质的多重挑战。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院》杂志上。
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圣国、王加启等开发建立了优势酶结构驱动的微生物群靶向功能控制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iMeta上公布。
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重塑内膜系统和促进肿瘤发生的新机制,融合蛋白质被揭示出来。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栋教授小组对异常相分离驱动膜重塑促进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一种新的肿瘤发生机制。相关论文于4月23日在《分子细胞》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