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初引力波探测阿里实验一期“首光”成功
7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海拔5250米山脊上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以下简称阿里实验一期)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标志着我国在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科学家第一次解决大数据排序存算一体硬件系统
排序作为最基础、最常用的计算范式之一,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路径规划、数据库等众多关键任务中。由于排序本质上的高度非线性,传统硬件通常依赖复杂的比较器网络和频繁的主存访问,在大数据时代愈发受限于带宽、能效、面积瓶颈。近年来,存算一体技术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架构,因其高密度、多电导态和高能效等突出优势,已成为突破传统“存算分离”架构瓶颈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然而,排序等非线性计算因其高度依赖复杂比较器网络,一直被视为存算一体领域最难攻克的挑战之一。
中国第一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正式交付
7月13日,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黄埔文冲)为同济大学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
年轻的大脑和免疫系统可能会更长寿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的研究发现,对于长寿来说,似乎并非所有器官都那么重要。科学家们发现,拥有年轻的大脑或免疫系统可能才是长寿的关键,这比拥有衰老缓慢的心脏或肺更重要。
研究发现了纳米颗粒又一个隐藏来源
海洋塑料垃圾常常登上新闻头条,其中不乏因塑料而窒息的海鸟或被冲上海岸的塑料瓶等画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微小塑料碎片遍布于各种环境中——从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到原始状态的山顶,甚至存在于人类大脑和胎盘等组织里。
欧洲气候变化让温度更“致命”
6月下旬,高压“热穹顶”给中西欧地区带去了极端高温:伦敦气温接近35℃,西班牙和葡萄牙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6℃。一份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热浪死亡率倍增。6月和7月的强热浪在伦敦等12个欧洲城市造成2300人死亡,这几乎是被增加了两倍。
微型传感器轻松闻出耐药菌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类似呼气测试仪的微型传感器,可以“嗅出”细菌感染并检测体液中的耐药菌。研究者表示开发这一技术有望提供经济高效的快速诊断方式,从而改善治疗方案并助力对抗耐药性问题。相关观点文章近日发表于《细胞-生物材料》。
全球第一头克隆牦牛平安诞生!
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7月10日中午,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盛国教授团队和西藏当雄县政府、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历时2年多合作培育的克隆牦牛在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研究基地剖腹产诞生,母子平安。
霍启刚,聘任为院长!
据新华社消息,7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事业迈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此次大会上,研究院聘任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米银俊、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启刚、第十五届全运会及第九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为院长,聘任3位副院长以及28位体育文化专家、企业家为特聘研究员。
院士任院长!武大成立新学院
据武汉大学消息,7月10日,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胜担任集成电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