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城市大学发布的内地应届高考招生计划显示,自2026学年起,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透过“内地高考单独招生”独立招收内地应届高考生,不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统招)”,不占统招志愿。港城大以择优方式录取,各省市不设名额上下限。
9月24日,国科管平台发布卫健委关于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据指南,项目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参与)本重大专项,为青年科研人员“增机会”。
为科学谋划“十五五”学科发展规划,全面激发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9月19日,重庆中医药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启学院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征程。 会议通报,学院已正式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增设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设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药、中医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中国科协19日发布公告,因周新源等5人存在违纪违法行为或科研失信行为,奖项主办单位决定撤销其所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并收回奖章、证书、奖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处理的学者中有3人是国家杰青和1人是优青获得者。
据Science 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副主编Matt Spick发现大量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的公式化论文大量涌入Scientific Reports、PLOS Biology等期刊中。这些低质论文的激增,可能是由“论文工厂”主导,并通过AI生成文本提供便利。 Nature 也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除了NHANES,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UK Biobank、FAERS、GBD和FinnGen)也频繁被这些低质论文利用。
9月17日,南京大学学生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帖,称张一兵教授在《文献研究与批判》课上回应海量发论文的争议,“张一兵老师说,他之所以海量发论文,是考虑着知网收录后,方便大家阅读,但忽略了青年学者发文困境,以后会尽量少发论文。”
据科技日报消息,9月17日,DeepSeek-AI团队梁文锋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开源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R1所采用的大规模推理模型训练方法。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大学发展迈入全新阶段。项目自2022年10月启动建设,历时近三年,现已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除演艺楼外,其余六栋主要建筑已于今年8月顺利交付。随着新校区启用,音乐学院正式“乔迁新居”,结束为期四年的过渡校区办学。目前,音乐学院及第八书院师生已全面入驻新校区,开启崭新的校园生活。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山东姑娘刘璐因为在学校听了一次中国地质大学戴志高教授的学术讲座,就认准了导师,不远千里“追星”到武汉读博,成为戴志高教授首位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她四年后顺利毕业,并且把博士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到Nature上。论文题为Long-range hyperbolic polaritons on a non-hyperbolic crystal surface,主要完成人为青年教师戴志高教授和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璐。论文也实现了其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地学领域顶刊“零的突破”。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设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5]10号),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相继官宣获批学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