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985,落户北京!

研发家 | 2024-08-07 0

近日,据媒体报道,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项目(以下简称西工大北研院)比计划时间提前73天迎来封顶。接下来,项目将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据介绍,西工大北研院项目由西北工业大学投资兴建,工程位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是中央在京重点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工信部与北京市政府《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前,西北工业大学已经在上海、宁波、苏州太仓、青岛、深圳等7地布局近10个研究院,在东部沿海的数个重要城市形成了强大的科研机构网络。此次西工大北研院的提前封顶,无疑为其在北京乃至全国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工大,落户北京!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从事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大学,长期以来,西工大扎根西北,为国铸剑,克服重重困难,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诸多突出贡献。

 

此次建立西工大北研院,西北工业大学将航空、航天、航海、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等优势学科和北京市产业定位相结合,重点面向网络安全、无人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旨在打造全新的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和示范基地。未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会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高端、高新、高价值产业集聚中心。

 

这不是西工大第一次走在建设祖国的前沿。历史上,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西工大,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在科研方面拥有强大实力,某些方面的技术水平甚至领先于某些发达国家。

 

2022年6月西工大曾遭受境外黑客攻击,学校在声明中表示,来自境外的钓鱼邮件暂未造成重要数据泄露,校园网络安全和广大师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维护。2023年,网攻西工大的黑客身份被锁定,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工作人员。

 

西工大并没有因为黑客攻击停下脚步,当年7月,由航天学院空天组合动力创新团队牵头研制的“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在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今年1月,西工大还圆满举办了“铸剑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攻防竞赛,展示了学校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

 

 

西部985,布局东部!

 

近年来,西部985大学,正纷纷在东部城市布局异地研究院。

 

去年9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全面封顶;去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在浙江绍兴揭牌了绍兴市通越宽禁带半导体研究院;去年5月,长安大学则同样揭牌了长安大学北京研究院……

 

高校在不同地区建立研究院,有利于实现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升级,同时也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在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上明确,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中西部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布局一批高等研究院,加快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建设,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据统计,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中,总计7所985高校,近几年均在东部城市布局了异地研究机构。

加强异地研究院管理

 

异地研究院带给学校和地方的好处显而易见,同时也有些问题无法回避。如何做好异地研究院的管理,是摆在不少高校面前的难题。

 

早在2017年,中央巡视组就曾向某985高校党委反馈巡视意见,要求其对异地研究院管理松散进行整改

 

此后,该校公布了整改举措,包括:修订《研究院(独立法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异地研究院的定位、目标、任务和考核,加强制度建设;将异地研究院纳入资产公司内部审计和巡检范围;资产公司通过《外地研究院出资企业规范管理与企业清理方案》,对与产学研无关、长期不运营及扭亏无望的参股公司退出股权等等。

 

此外,《高校异地创办研究院的案例研究——基于苏州地区的调查》一文也为高校异地研究院的管理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作者认为,高校异地研究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机构。如何把三种角色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异地研究院在产学研一体化中的作用,是地方政府以及研究院自身需要深入思考和规划的地方。对此,文章给出了部分参考建议:

 

地方政府

 

明确功能定位,提供配套支持与发展政策;厘清责任分工,加强协同管理与监督力度;加快人才引进,助力人才集聚与创新发展;发展多元投资,实现创新管理与共建共享;完善评估考核,促进规范运行与内涵式发展;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产学研合作发展新机制。

 

高校异地研究院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创设优势学科;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调整职称评定方式,转变高校教师科研视角。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