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师杀害学院书记一案,被告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研发家 | 2024-02-01 0

复旦教师(海归博士)杀害书记,真的是因为“非升即走”制度吗?

 

今天(2024年2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姜某华故意杀人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姜某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某华限制减刑。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姜某华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担任聘任制青年研究员期间,因工作不顺而迁怒于学院党委书记王某某,并事先购买刀具伺机报复

 

2021年6月7日下午,姜某华携带事先准备的尖刀,进入被害人王某某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光华楼的办公室,持刀刺切王的颈部及躯干部等处数十刀,致王当场死亡。

 

作案后,姜某华明知他人报警而在现场等待,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经鉴定,姜某华患有复发性抑郁障碍,在本案中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姜某华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姜某华系预谋作案,其作案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依法应从严惩处,综合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及自首等情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到庭参加宣判。上海市政协委员、当事人家属及社会公众等二十余人参与旁听。

 

杀人悲剧,真的是高校内卷造成的吗?

 

据凤凰WEEKLY的报道:

 

第一,  姜某华学术水平确实高,但是,他的优秀论文多半是博士时期的产出,在复旦的6年间,他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一般,比美国普通高校的tenure标准都还要低一些。

 

第二,  根据复旦校友的反馈,姜某华被解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论文产出不高,而是他曾经出过重大教学事故。2019年的一次课上,他言行反常,指着学生说学生要害他,跟学生发生冲突,近两年都无法继续安排教学工作。

 

第三,  有同事称,在复旦工作期间,姜某华曾经被诊断为“抑郁症”。

 

事实上,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抑郁症患者可以被随意解聘吗?在大学任职期间出现抑郁症,算不算工伤?抑郁症患者多半是自伤,这一次却发展成杀人,姜是否有其他的心境障碍,是否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实在是干预得太少?可惜的是,这些问题却未见讨论。

 

张五常教授:出现这样的不幸让我心境难平

 

经济学家张五常谈及此事曾表示:“姜某华的学术生涯本来不错。他在美国攻读博士的Rutgers University有水平,而博士后参与研究的NIH与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皆属世界级。2012年回国后任教于苏州大学五年,其后姜某华进入复旦大学任教职。

 

从美国的常规看,过了五、六年,姜某华从一家大学转到另一家,复旦聘请他时应该给予他终身雇用合约。这是美国的惯例。

 

这里,姜某华从苏州大学转到复旦,是往高处转,应该获终身雇用合约为起点才对。但没有。算是有学术贡献的姜某华,博士后在美国研究两年,苏州大学五年,复旦大学五年,共十二年,还没有获得终身雇用合约,被解雇,不是悲剧是什么?

 

这里的关键,是姜某华三十九岁,再不年轻,被复旦革职,于是前无去路,而纯数学家是不容易转业的!......

 

最后要说的,据网上所载,这次被杀的王书记是一位忠厚随和的教授,出现这样的不幸让我心境难平,这里我谨向王书记的家人表示慰问。”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