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北京大学发讣告

研发家 | 2024-11-20 0

11月18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发布讣告。

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原物理学系主任赵凯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18日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赵凯华先生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系,1950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54年被公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先攻读物理学史专业研究生,后师从弗拉索夫教授学习等离子体理论,1958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赵凯华先生热爱物理,擅长教学,理论功底深厚全面,讲求博采众长、因材施教。自上世纪50年代留校任教起,就开始留意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到90年代已逐渐形成自己独到而成功的物理教育理念。

 

他与人合著的《电磁学》《光学》获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与人合著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及以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新概念力学”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7),《新概念物理教程》(5卷本)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8);主持完成的项目“《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2008年,他被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授予物理教学杰出成就奖。2022年,获颁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赵凯华先生作为首倡者之一,带队开创我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之先河(1986—1988),并作为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主持了首次移师亚洲的第25届赛事(1994)。他先后三届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C14-ICPE)委员;鉴于其持续半个世纪以上对我国和国际物理教育的贡献,2016年被该委员会表彰并授予国际物理教育奖章。

 

赵凯华先生1979年3月至1983年11月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副系主任,1983年11月至1991年2月任物理学系主任。他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其下设的物理教学委员会和物理名词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创办《大学物理》并任主编,亦曾任《物理通报》《物理》的副主编。他主持审定《物理学名词》(1988、1996版),为我国物理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奠基性贡献。他与沈克琦先生合编的《北大物理百年》,为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史研究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赵凯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他从教七十四年来,以饱满的热情、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操为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和骨干教师照亮物理世界,为北京大学基础学科的建设与进步及中国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新中国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开拓者!

 

赵凯华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物理学界和物理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赵凯华先生!

赵凯华先生千古!

 

同时,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也发布了悼文,纪念赵凯华先生教学科研生涯。

 

赵先生以其沉稳刚毅之精神和包容大度之风格,积极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界至少做成了5件大事:

 

其一,作为中国物理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周光召等学会领导人一起使得中国物理学会重回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

 

其二,执掌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多年,积极开展中外物理教育交流,使我国成为国际物理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国之一;

 

其三,三度带领我国少年英才勇闯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奏响我国青少年参加物理奥赛连年告捷的前三声;

 

其四,创办并主编《大学物理》杂志近30年,筑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其五,继王竹溪先生之后,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续我国物理学名词规范化之历史传统。赵先生的这些建树和功绩,将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永久铭记。

 

赵凯华先生多年担任《物理》杂志副主编,为本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以《物理》曾刊发的几篇文章,送别先生,缅怀他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功绩和他献身物理教育事业的高贵品德。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