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27名院士候选人,被处理
研发家 | 2025-02-10 0
2025年,新一轮院士增选即将开启。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一图读懂: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其中在“重点工作安排”部分提到:全面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项任务,认真做好院士增选工作。这意味着,院士制度改革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为解决学术造假、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等顽瘴痼疾,近年来,院士制度从严把遴选流程到建立退出制度,再到学风作风监督等多方面改革。
 

一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透露,在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保障院士增选风清气正。

利剑已出鞘,当“严选”成为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词,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指日可待。
 
 
  

最具“颠覆性”的一轮改革

 

以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为标志,我国的院士制度已走过70年历程,近十年内,院士制度历经2014年和2023年两次关键改革。
 

2014年的改革中,饱受诟病的“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退出提名渠道,且处级以上官员不得候选院士,同时增加了“终选”机制。在此基础上,2023年的院士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涉及增选的各个环节。

根据两院章程,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过去每位院士手握三个推荐名额,而新一轮改革中,院士手中的“推荐票”降为一票,通过限制名额,院士在推荐候选人时将更慎重,提名的含金量得以提高,避免了“凑数”现象。
 
最核心的评选环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往,学部和院士内部评审为主导,2023年首次引入外部同行评价机制,在召开院士大会前,以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不同学科的外部同行专家,在有效候选人名单中进行评选。
 
据悉,两院都建立了外部专家数据库,未参评的长江学者、杰青等更广的学术专家群体被纳入其中。打破了“院士评院士”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评审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院士的权利,增选靠“打招呼、找关系”行不通了。
 
与之前相比,两院院士增选的领域学科导向也更加明确,院士增选名额从只分配到学部,到名额直接落到具体学科方向上,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倾斜。
 

如《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中给出了详细的名额分配方案,且每个学部都为包括化学生物学和重大药物创制、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医工融合等在内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留出一个名额。

作为改革后的首次增选工作,2023年的增选结果上可以窥见改革的初步成效。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79名,实际当选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人,计划名额与当选人数缺口是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的一次。
 
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成立评审监督小组、实行推荐回避制度、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不再单列增选院士……在新制度下,两院院士评选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打破只进不出

 

完善院士退出机制,打破“院士头衔终身制”,也是改革中的核心课题。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到2014年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加“院士劝退”制度;再到2023年两院章程进一步明确,当院士有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一系列措施是打破学术荣誉“铁饭碗”,让学术回归本质的有力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名院士被撤销院士称号。
 
此外,附着在“院士”这一荣誉称号上的杂质,也在一层层地被剥除。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规定“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兼职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在2023年新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寄语,绝不能让院士称号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绝不能让院士头衔与物质利益挂钩。要杜绝院士称号滥用,规范自身兼职,杜绝“双聘院士”,杜绝以“院士”冠名非学术活动场所。
 

除了严把出口,在候选人阶段保持队伍纯洁性同样重要。2023年院士增选中,首次明文禁止说情打招呼,违规者将永久取消其参选资格。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无论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院院士展现出的专业与风骨,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院士制度改革不仅对将要迈入院士殿堂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更高要求,也为院士制度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术回归学术,使院士标杆更加挺立!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