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声子极化激元电激发首次实现

研发家 | 2025-03-21 25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迈出了创造新型光热材料的重要一步:他们首次实现了利用电流激发声子极化激元的新机制,为开发更低成本、更小的长波红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却设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人们经常担心手机长时间使用后会变热。这个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解决,手机也有望内置微传感器,以超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识别危险化学品或污染物。

声极化激元是一种独特的电磁波,当光与材料晶格结构中的振动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这种波。它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例如,它可以将长波红外光的能量集中在极小的体积中,甚至小到几十纳米,并形成一个高效的热传导通道。这种“光热双优”的属性使其成为亚波长成像、分子传感器、电子设备内热管理等应用的理想选择。

这一发现的关键在于,研究小组在两个六方氮化硼中嵌入了单层石墨烯。(hBN)它们之间建立了一个“三明治”结构。HBN中的双曲声极化激元(HPhP)就像材料内反复折射的光一样,与石墨烯中高速移动的电子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当电子与HPhP碰撞时,多余的能量会转移到HPhP,而HPhP会迅速将热量扩散到更大的区域。

实验表明,石墨烯中的电子只施加1伏特/微米的微弱电场,就像注入能量的赛跑运动员一样,可以与HPhP进行高效散射,凸显了HPhP发光的效率。这项研究的第一个实验证明,声子极化激元只能通过电学方法激发。

研究还揭示了HPhP电致发光背后有趣的物理原理。当石墨烯中的电子浓度较低时,HPhP以带间跃迁的形式发射。然而,在较高的电子浓度下,HPhP发射同时通过石墨烯中的带间跃迁和带内切伦科夫辐射进行。

实现声子极化激元的电致发光,不仅为开发纳米级长波红外线或太赫兹光源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能源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创新有望为节能紧凑型技术带来改变,从下一代分子传感到电子设备的热管理改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