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

研发家 | 2025-03-28 0

北航《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由北航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波教授主导,吴文峻教授担任跨学院跨学科教学模块负责人,负责教学实施。该课程于2023年底开始准备,经过系统调查和多轮迭代。2024年3月,学院组织跨学科专家团队完成第一版教学大纲论证,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全知识链的课程体系。2025年春季学期,随着自主编写的《人工智能基础-从理论到实践》教材的正式出版,课程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

北航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依托“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理念,突破传统课堂界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校企协调等形式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解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问题。课程以我国需求为导向的四大核心价值:一是建立数字时代人才基础,通过普及AI基本原理和技术趋势,消除“智能差距”,赋能学生适应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二是培养跨学科创新能力,打破专业壁垒,引导文理工学生用AI思维重构本领域。AI X“复合素养:第三,深化科技报国情怀,将伦理思辨和社会责任融入R&D教学,培养兼顾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的数字公民;第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教融合案例和前沿技术分析,为国家运输能够控制智能浪潮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程采用复合结构,24小时理论。 16课时测试组成。其中,理论教学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等关键技术原理,结合脑神经科学认知基础和AI安全伦理研究。实验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科的分层设计的:比如文科专注于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驾驶策略生成等工程实践。通过分析理解基于贝叶斯的新闻文本分类、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译工具等案例的技术应用。以“感知”为课程-认知-以人类智能演变逻辑为主线,系统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和技术核心。它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遵循认知规律,注重思维拓展,通过“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智能决策”框架,从计算思维到智能思维,逐步重构知识结构;突出以简洁复杂、重构课程内容、逆向设计章节内容、凝练核心原理和技术界限为重点的质量目标和能力目标;整合学科应用,引入工程案例,设计空天检测、智能医疗等重大工程领域的案例,结合文理工程不同学科背景,将“空天报国”为核心的北航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在课程建设中,北航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北航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系的55名教师组成了讲座团队。经过注册、选择和教学培训,确保教师的专业性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应用的转变。

北航教务部部长钱政表示:“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核心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思维,提高解决人工智能工具综合问题的能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