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新学说提出

研发家 | 2025-04-07 0

科技日报长沙4月6日电(记者俞慧友)医学界过去认为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是机械磨损等局部因素。记者6日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雷光华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是全身代谢等功能因素。相关研究最近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在网上发表。

“肠道细菌–胆汁酸–肠道FXR–GLP-1–股关节轴为骨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目标(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世界上有5亿多骨关节炎患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安全可靠的药物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研究的热点是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干预靶点,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以雷光华团队建设的“湘雅骨关节炎研究”大样本、顺利随访、前瞻性自然群体序列的相关创新成果为基础,历时10余年。研究表明,血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越高,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就越低。这一新发现已在团队自主建立的另一个独立人群队列(湘雅步行研究)中得到证实。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多组学研究表明,体内鲍氏梭菌的相对丰度与血液中的GUDCA水平成正比。研究人员还提出了通过“新老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能性。例如,上市药物熊去氧胆酸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口服安全性,可显著降低骨关节炎的风险。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肠道菌群引起的代谢紊乱将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新理论,突破了传统认知骨关节炎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开辟了临床转型的新方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