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授权的天文学开放科学会议举行

研发家 | 2025-04-10 10

4月7日至9日,“人工智能授权的天文开放科学大会”在之江实验室举行。会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UNESCO)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之江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4-2033年科学促进国际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科学十年)框架下,旨在响应“科学十年”的国际倡议,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天文学研究以及如何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教授、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会议特邀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研究的第三个范式,也可以称之为计算驱动的科学革命。其特点是计算密集性、数据驱动性和模型集成协作性。他期待加强天文学领域的多方合作,以计算和人工智能扩大人类的创新边界。

会上,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研究员介绍了全球开放瞬变眼镜阵型。(GOTTA)。GOTTA项目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100多个1米级广角光学望远镜网络。通过小时高频巡逻监控,捕获超新星、伽马暴力等极端宇宙现象的初始信号,揭示强引力场下的时空本质和宇宙进化规律。GOTTA项目还将促进人工智能、跨境融合大数据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共同打造数据、算法、模型标准化共享体系。

目前,GOTTA项目已获得UNESCO“十年科学”许可,并得到国家天文台和之江实验室的支持,吸引了来自南非、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参与合作。在本次会议上,GOTTA项目与南非天文台和巴西国家天体物理实验室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欢迎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加入我们,通过软件开发、数据镜像、后续观察和分析,共同参与眼镜建设,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会议期间,之江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开发的天文学领域基本模型Astroone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放邀请。Astroone可以利用天文学技术知识进行复杂的科学推理和数据分析。同时,它还支持智能系统的观测,以实现天文学观测的协同作用。

会议还专门设置了SpecCLIP恒星光谱模型、FALCO时域光变模型、开源天文大模型星语StarWhisper等天文模型展示。、国内科研团队开发的太阳大模型“金乌”等多种天文科学模型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授权天文学研究和促进天文科普和教育公平化的相关实践。

此外,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罗阿理和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人工智能开放科学天文学白皮书》和《开放天文学行动计划》。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天文学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构建全球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综合框架,促进了科学资源的公平共享和全球合作。

来自西班牙、南非、印度、英国、俄罗斯、智利、巴西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名国内外天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年轻科研人员在线和离线参加了会议,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20多名天文台台长和来自中国23所大学的天文系代表。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