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电力-热藕合催化新工艺

研发家 | 2025-04-10 5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界面催化研究所、运算数据驱动催化研究小组合作,开发了电热藕合催化的新过程,实现了甲烷超干重组直接制备合成气体。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

我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但水田开采的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普遍较高(20%至80%,通常称为“富碳天然气”),为了进一步运输和使用,必须进行二氧化碳去除处理。但二氧化碳分离过程增强了能耗,同时造成天然气夹带损失,增加了富碳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和维护成本。因此,发展直接使用富碳天然气的新技术,支持我国海洋油气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

考虑到固态氧化物电解器?(SOEC)甲烷干的运行温度和重组(DRM)在这项研究中,团队开发了基于SOEC的电-热藕合催化甲烷超干重组新过程,并对DRM进行了重组。、逆水气转换、水电解反应串联到SOEC负极,电化学原点恢复中间产物水产生氢气和氧离子,氧离子在电势差的驱动下,通过致密的电解质膜将SOEC阳极电化学氧化为氧气,从而带动逆水气转换反应的正向进行,突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二氧化碳转化率和氢气的选择性。随后,团队在CeO2-x媒体表面,原点溶解稳定的钒(Rh)提供高密度Ce3的纳米颗粒 -VO-Rhδ当二氧化碳和甲烷体积比为4时,电-热藕合催化完成94.5%的甲烷转化率和95.0%的二氧化碳转化率,一氧化碳和氢产品的选择接近100%,甲烷表面还原能力接近4.0,达到理论值。此外,团队利用高温环境电子显微镜和高温电化学原点谱学表征,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Rhδ含有氧空位的Ce3是甲烷裂化的活性位。 -VO-Rhδ接口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附活性,同时为逆水气转换反应提供活性位。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