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万篇SCI,中国成为储能研究最活跃国家

研发家 | 2025-04-13 0

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优势陈海生在会上表示,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发表了20025篇SCI论文,占世界发表文章的49%,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储能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

陈欢欢,储能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陈海生说,2024年,中国在储冷储热、锂电池、钠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发表了1000多篇SCI论文,申请了100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在国际专利方面,除中国外,前十名都是发达国家,中国继续排名第一,但与美国的距离扩大了——中国从2022年的2000件增加到2023年的2981件;美国有1067件,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0件左右。

中国在关键技术和综合示范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例如,世界上第一个360万千瓦/4000万千瓦时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山东省肥城市300兆瓦/1800兆瓦时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中国最大的505兆瓦/101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在内蒙古成功并网。陈海生说,从技术路线来看,各种储能技术并存。不同的储能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哪种储能技术成为主流需要市场投票。从目前和

2024年是中国能源加速转型的一年,可再生资源装机首次超过火力发电,占总装机的56%。然而,根据峰会上发布的《储能行业研究白皮书2025》,2024年也是中国储能的历史性一年。与抽水储能相比,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储能,成为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投入运行电力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37.9吉瓦,占全球市场总装机规模的37.1%,同比增长59.9%。新型储能连续三年增长%。

“我很高兴,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储能市场一直在按照预期的理想情况发展。”陈海生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将超过100吉瓦,未来五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在传统场景中,2030年将达到236吉瓦,而在理想场景中,将达到近300吉瓦。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