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着眼睛狂奔的智能驾驶将停止一段时间

研发家 | 2025-04-17 21

当舆论达到鼎沸时,行业对智能驾驶的监管也突然收紧。

四月十六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推介会,开展智能驾驶,OTA、对汽车的审查和整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告强调,汽车公司应充分进行组合驾驶辅助测试和验证,明确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夸大或虚假广告。

这似乎提醒了汽车公司。近年来,业界千方百计宣传智能驾驶,各种新技术术语层出不穷,仿佛完全自动驾驶就在眼前,距离释放手脚只有一层窗纸。

一旦这个行业的潜台词建立起来,相信技术的年轻人就会很容易地把方向盘交给传感器。

相应地,这是一个痛苦而深刻的教训。关于智能驾驶安全的事故不断,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三名年轻女孩死于车祸,这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唤醒了那些完全信任技术的司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这一纸质公告,不仅加强了对企业的管控,而且逐步规范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无序发展。

根据内部会议记录,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不能出现在宣传角度,建议使用组合辅助驾驶。

另外,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术语,禁止司机离开方向盘。

接下来,我们还将重点审查经常在线旅行社的公司。企业需要减少在线旅行社的频率。在上车之前,必须对在线旅行社进行充分验证。对于紧急在线旅行社,汽车企业应通过召回和关闭过程。

这种组合拳下来,相当于给汽车公司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一个可以预见的情况是,汽车公司对OTA会更加谨慎,比如特斯拉FSD、如果涉及到智能驾驶,蔚来的世界模型和其它汽车公司新版本的迭代,很有可能会拖延一段时间。

目前这种市场竞争,也是由市场形势决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呈指数级上升。

2024年,乘用车L2级新车普及率达到57.3%,每年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近2000万辆。到2030年,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0%。

随着市场的疯狂增长,汽车公司也在丰富弹药库。许多汽车公司发布了智能驾驶计划,明确表示将在今年内发布L3级量产车,以占据下一轮车票。

今年年初以来,关于“智能驾驶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些辅助驾驶功能被分配到10万种商品。更便宜的汽车和更华丽的功能最终使智能驾驶走向了一个更大、更主流的市场。

随着智能驾驶平等权利的推进,一方面,它确实教育了消费市场,人们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更高,公司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中国也成为智能驾驶的领导者一是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跨国巨头选择与国内企业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合作。

但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的问题。在研发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旦向客户推送不稳定版本,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难澄清责任。如果出现问题,许多汽车公司已经明确了辅助驾驶的责任由车主承担。一旦智能驾驶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就很难划分责任。要么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概念模糊,要么用户无法区分过度宣传。

事实上,自从年后发生许多安全事故以来,许多汽车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在宣传端避开那些敏感的话语。

例如,在昨晚的第二代哈弗猫头鹰MAX上市新闻发布会上,长城强调,在目前的驾驶环境下,他们仍然相信自动驾驶是主要的,智能驾驶是辅助的。

与此同时,兰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在L3智能架构技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所有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都是辅助驾驶。即使是所谓的L3级也是自动驾驶的辅助。功能只是有限的,责任也由制造商和司机共同承担。

在宣传方面,卢放认为汽车公司必须理解智能驾驶能力的界限,并给予用户正确判断的权利。换句话说,智能驾驶的平等权利需要以“安全需求”为前提,客户需要拥有使用权和知情权。

岚图还与安全等多家保险公司合作,预计2025年6月推出智驾保险。

为实现更高级智能驾驶,岚图发布了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能架构”,分为青云智能架构 L3 智能安全驾驶平台和坤鹏 L3 一流的智能安全驾驶系统。前者集成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全主动悬架,后者集成了坤鹏视觉网络、坤鹏九号计算机模型和坤鹏万象平台。一般来说,为了实现L3级智能安全驾驶,岚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了突破。

当然,其他汽车公司也在强调安全标签。例如,银河E5成功地挑战了50公里/小时前中心柱的触摸。与行业常规标准相比,冲击能量增加了104%。最后,数据显示,电池零热失控,双闪光灯自动打开,门无损解锁,高压系统在几秒钟内断电。

由此可见,汽车企业逐渐从花里胡哨的炫技转变为更加实质性的方向——安全。

在控制方面,那些被贴上“智能驾驶”标签的公司可能需要做出很大的调整,尤其是随着上海车展的临近,估计很多宣传资料都需要调整。

这也是一件好事,当汽车行业回归安全,看谁在裸泳。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