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持续下降,心血管健康面临挑战

研发家 | 2025-04-25 25

4月24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优势宋逸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中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自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多重恶化趋势,体质持续下降,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共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在此期间,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其共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呈现L型剂量-反应关系。

作为中国人才储备的核心群体,大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转型期,其行为模式的改变可能对成人后期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术压力和校园自由化环境可能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体重和血压是体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微创指标,这是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基本要素”。

但目前国内对中国大学生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负担和趋势研究仍然非常有限,导致中国大学生心血管健康状况不明。体质水平已被证明与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有关。单中心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尤其是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呈下降趋势,但国家趋势研究仍然非常匮乏。

宋逸表示,目前缺乏证据表明,大学生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和高血压之间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不仅阻碍了对这些关联稳定性的评估,也导致未来大学生体质提升投入不足。

据悉,该研究基于2000-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和健康调查的五次横截面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241710名19-22岁中国大学生,重点探讨了心血管风险因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如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和共病。

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综合体质指数(PFI)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布曲线显示男生下降速度快于女生,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逐渐缩小;2000年中国大学生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共病发病率分别为3.7%、2.2%和0.3%增加到2019年的14.0%、5.2%和1.8%,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随着PFI水平的降低,大学生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其共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宋逸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不仅揭示了中国大学生心血管健康面临的严峻考验,也为制定目的性治疗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论证,提醒全国各地高校建立学生健康监测体系,通过提高高校体育课程质量、将耐力和有氧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运动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各种措施改变大学生体质,从而有效遏制年轻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趋势。

据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博士蔡珊是宋逸论文通讯的第一作者。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