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发现第三翼龙鸟掌翼龙类型翼龙

研发家 | 2025-05-07 21

近日,《巴西科学院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柱研究所王晓林团队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本研究不仅首次报告了第三种翼龙鸟掌翼龙,还获得了新的锆石U-Pb测年数据,确定了乌尔河翼龙动物的地质时代,进一步证明了乌尔河是中国最早的白垩纪翼龙化石。

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主要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该地区下白垩吐谷鲁群形成雅丹地貌,以含翼龙化石为名。特别是1963年发现并于1964年被杨中健教授探索的中国第一个命名翼龙魏氏准噶尔翼龙,杨中健于1973年研究命名复齿湖翼龙。本研究报告了鸟掌翼龙类型的肱骨,为准噶尔翼龙科以外的翼龙类型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肱骨化石的近端储存相对完整。它储存了鸟掌翼龙类型的典型特征,如近端腹侧气孔不足、三角肌脊扭曲、骨干向远端逐渐增大、骨壁较薄等,与准噶尔翼龙科有显著差异。通过与类似物种的比较,推断个人死亡时的翼展在3米左右,相当于或略小于魏的准噶尔翼龙。

在乌尔河翼龙动物群中,推断鸟掌翼龙化石的稀缺可能不是由储存因素引起的,而是反映了其与准噶尔翼龙科之间明显的生态分化。鸟掌翼龙类型通常被认为可以远离湖岸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而准噶尔翼龙科的成员主要在湖岸寻找食物,其丰富的足迹化石也证明了这一假设。

研究团队还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锆石U-Pb测年乌尔禾吐谷鲁群胜金口组上方的一层凝灰砂岩,获得134.27分± 0.36 2024年初,郑大燃等人用TIMS方法对同一层次进行年度测量,并获得了135.2 ± 0.9 Ma锆石U-Pb年龄。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时代是早白垩世瓦兰,因此认为乌尔禾动物群的整体时代先于中国东北部繁荣的热河生物群。

此外,乌尔禾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与上白垩统艾里克湖组平行不整合,缺少部分地层,可能代表热河生物群最繁荣的第二、第三阶段(义县组-九佛堂组沉积阶段)对应的地层缺失。

吐谷鲁群的年龄数据和翼龙化石的新发现为鸟掌翼龙类型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到目前为止,晚侏罗世的翼龙化石记录远比早白垩世早期丰富,但到目前为止,鸟掌翼龙化石还没有在晚侏罗世的沉积中发现。然而,在早白垩世早期,虽然这一群体的代表性化石通常被粉碎,但许多支持已经分化。侏罗-白垩替代阶段鸟掌翼龙类型的快速演变不仅可能归因于非翼龙类型(“喙龙”)的大规模灭绝,而且可能与其特殊的前腿结构密切相关。这些解剖学特征在鸟掌翼龙类型的早期演变阶段已经建立起来,为随后的生态位置分化奠定了关键基础。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资助。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