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院士,去了隔壁985
研发家 | 2024-04-19 0
2024年4月15日,深圳医学科学院与中山大学在中大深圳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地,构建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深圳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涂欢、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深圳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谭瑛、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科教融汇新机制,本着“研学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人员双聘、学生培养、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及推进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现场
(自左至右)前排:杨清华、谭瑛;后排:谢湜、高松、颜宁、涂欢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山大学作为国内西医教育的诞生地,历史悠久、实力卓越,十家附属医院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深圳校区也在着力发展新医科;而毗邻中大深圳校区的深圳医学科学院致力于聚焦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以人为本,构建跨机构、跨领域、跨地区的前沿科技攻关组和临床诊疗协作网,是一支飞速成长的新兴力量,双方“高度互补”,可依托彼此优势资源,筑就良好的合作前景。
 
从地理位置上看,深圳医学科学院与中山大学皆地处光明科学城,医科院卫光生物园的院址与深圳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所以院校双方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融亦水到渠成。”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表示,学校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在合作基础上早有渊源,此次签约是对此前中山大学与深圳湾实验室合作的继承,也是院校双方进一步增进合作的重要时刻。期待双方加快形成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力支持建设的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重大创新载体,是一家集医学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级学术机构,于2023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
 
中山大学今年将迎来百年校庆,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其中,深圳校区建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四家与医科相关学院,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两所附属医院,还成立了实验动物中心深圳分中心、医科公共平台(深圳校区)两个校级学科公共平台,生物医药领域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卓著。深圳校区医科将传承中大医科150余年的优良医学教育传统和特色,重点建设新医科,打造医工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
 
双方的战略合作,将为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深圳湾实验室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提供强大动力,也将为中山大学加快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签约仪式结束后,颜宁教授应邀为中大师生作学术报告,系统性介绍了实验室十年来的工作。报告厅座无虚席,颜宁教授的讲述生动幽默,在学术内容之中,还穿插着她在多年科研经历中的心得体会,不时引起大家的阵阵掌声。

图片来源:深圳医学科学院官网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图片来源:光明区政府在线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发展规划之一: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好医生和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办学之初,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就承载着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医学院的建设是整个深圳校区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中山大学拥有十家附属医院,实力都很雄厚,在十家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办好一个新的医学院。这个新的医学院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办出特色!”该校医学院党委书记丁小球表示,中大医科拥有150余年优良办学传统,在深圳创办医学院目的是服务国家战略,做强做精中大医科,为深圳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大智慧和力量。“学院以国家‘新医科’改革为背景,坚持临床导向,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和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据了解,医学院打造了以临床为导向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本科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其中,人体机能学实验室配备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人体机能学实验系统,基于AI人工智能自动采集基础信息,呈现虚实联动的生理指标。
  
医学院要办好,背后须有强大的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作为深圳市与中山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的结晶,是中大设置在深圳市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时间最短的三甲医院。中山七院建成广东省第一个急诊区杂交手术室——DSA-CT复合手术室,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复杂疑难手术保驾护航。各项先进技术的纷纷落地,助力中山七院大踏步向“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和保健康复中心”的目标迈进。
  
“为了推动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我们在全国高校率先实施‘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每年有超过500名临床医生来参与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这些优秀的临床医生来自于以附属七院和八院为主的十家附属医院,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他们讲授的课程涵盖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所有课程。”丁小球介绍称,在深圳市大力支持下,深圳校区医科院系拥有优质的生均教学实验条件,近年来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23届本科生升学深造率超82%,保研率位列全校前三。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