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先成河水重组的奥秘

研发家 | 2025-05-27 21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其边缘的结构活动和气候问题对全球环境有重要影响。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一条名为“北大河”的河流以蜿蜒的姿态向北奔跑。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条河的“生活经历”背后,隐藏着一部持续了几十万年的自然戏剧。兰州大学潘宝田教授在《地球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揭开了自然戏剧的神秘面纱,为了解高原生长和河流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酒东盆地是这部自然戏剧的舞台。南接巍峨的祁连山,北接隆起的金塔南山,形成了盆山独特的地貌。起源于北祁连山的河流是青藏高原向北延伸的“先驱”,但由于金塔南山的隆起,路径被迫改变。金塔南山作为青藏高原向东北延伸的最外围山体,南北两侧呈现出脱位、断裂、折叠的变形方式,从3600万年开始在东西方向分段隆起,逐渐限制了河流的流动。

面对金塔南山的“一步一步的压力”,这条河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生存反击战”。在气候由暖转冷的过渡时期,河流通过向下切割形成阶地,试图“扎根”以对抗山体的上升。然而,当气候进入更冷的冰阶,山体强烈上升时,河流被迫放弃原来的河流,在山体中突破新的通道。最后,分散的河流在金塔南山北侧集流,形成统一的北大河,继续向北连接上升的山体。

兰州大学潘宝田教授的团队通过创新的研究方法系统地重建了水系统的重组过程。它们整合了地貌、沉积物和物质记录,并利用宇生核素、光释光和碳14测年技术准确锁定了河流切割和线路变化的时间节点。该研究首次证明,地貌演变和河流变化几乎“同步”,完全推翻了“河流反应滞后”的传统观点。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第一条响应年轻山脉隆起的水系统重组过程,而且系统地证明了其响应过程没有时间延迟。这一发现有效地促进了困扰地貌学多年的认识,认识到地貌演变与河流发展历史之间没有时代滞后。同时,研究还表明,青藏高原边缘河流的“变形记录”是气候干燥和山脉快速隆起的“联合导演”的结果,为了解高原生长和河流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9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