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发现“时间胶囊”

研发家 | 2025-05-30 21

近日,《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的重要研究。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观测数据的帮助下,他们在银河系的“盖亚-香肠-恩克拉多斯”(Gaia-Sausage-Enceladus, GSE)在吸积矮星系遗迹中发现了一颗极贫金属星,其中一种元素具有较高的酶/酶比,以增加极贫金属星。

这不仅是GSE中首次发现具有明显系统元素丰富的天体,也是已知吸积遗迹中首次发现这类天体。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不仅为银河考古学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为了解宇宙中最重要元素的形成和进化开辟了新的思路。

LAMOST J0804+5740是一种极端贫金属,r-恒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研究人员使用LAMOST巡天数据和日本羧星团(Subaru)望远镜高精度后续观测,准确测定了这颗特殊恒星48种元素的丰度。

结果表明,该恒星的系统元素(如赭石)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的r-过程增丰星,成为少数已知的系统元素增丰星之一,并表明它可能出生在一个极端的重元素合成事件中。

一直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谜团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双中子星合并或中子星黑洞合并是其主要来源。

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通过比较理论模型,研究小组发现磁旋转驱动喷射超新星模型与J0804+5740的观测丰度模型最为匹配。这意味着磁旋转驱动喷射超新星也可能产生系统元素丰富的现象,并为其起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与此同时,动力学研究发现,J0804+5740作为一种增丰星,属于银河系吸积矮星系GSE的一部分。

研究小组进一步分析了48颗具有HD测量的r-过程增丰星,发现约三分之二的系统元素增丰星倾向于吸收来源。这表明,被银河系吸积的矮星系可能是这些特殊天体的重要来源。

研究人员说,LAMOST J0804+5740就像一个“时间胶囊”

未来,他们计划扩大对增丰星的搜索,结合核物理实验和核合成理论模型,揭示重元素起源的完整图像。

第一作者是国家天文台博士生林阳明,导师是研究员李海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