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首次发现大型含氢热液缸群

研发家 | 2025-06-02 23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崂山实验室和海洋研究所在深海极端环境检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西太平洋板块发现了大型氢热气缸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知》上。

这一发现是在崂山实验室和基金委员会组织的NORC2023-583共享航程中获得的。研究小组利用高精度多波束扫描技术,在东卡罗琳板块发现了一系列巨大的“麻坑”群,并通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了近底探测。这些被称为“昆仑”的热液筒位于穆绍沟俯冲板上,距离沟约80公里,直径450至1800米,深度30至130米。

研究发现,昆仑热液体是由潜水引起的深层蛇纹石化反应引起的板内热液体系统。根据原点检测数据,热液体温度高于18℃,氢浓度达到5.9-6.8 mmol/kg。在碳酸盐补偿的深层下,这些偏碱热液体构成了巨大的碳酸盐岩。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一方面,蛇纹石化产生的氢滋养了以氢为能源的化学能源生态系统,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进化提供了新的环境模型;另一方面,昆仑热液筒群的高氢通量特性为研究海底深氢的形成和运输机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试验场,寻找隐藏的海底氢开发区。

据报道,这一发现刷新了学术界对深海热液系统原因机制的认识,为深海极端环境研究和海底绿色能源探索开辟了新的方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