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癌还有转机?这支队伍做到了!

研发家 | 2025-06-08 33

“通过这份手术和病理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术后,69岁晚期胰腺癌患者王女士(化名)的家人给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山第一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领导殷晓煜团队发了一条短信。

没想到,一年前,她被判定为“无法手术”,因为胰腺钩突部癌侵入肠系膜静脉,一度绝望到准备放弃治疗。这场与“癌中之王”的生死博弈,在殷晓煜团队的“化疗降期”机器人手术“组合拳下的逆转”。根据最新的检查报告,王女士的胰腺癌标志物CA19-9和CEA值已经恢复正常,CT图像显示,曾经在体内肆虐的肿瘤已经消失。

记者了解到,2024年底,王女士在当地医院接受持续性上腹部隐痛检查时,被怀疑患有胰腺癌。这个消息被称为“癌中之王”,因为它恶性程度高,手术难度大,肿瘤侵入肠系膜静脉,被视为手术雷区。带着一线希望,她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江苏跨省来到中山一院胆胰外科,找到了殷晓煜教授。

“当我第一次见到病人时,她对治疗非常悲观。”殷晓煜回忆说,全面检查显示,肿瘤不仅体积大,而且紧紧包裹在肠系膜上的静脉,传统手术切除的风险极高。经过多学科团队的会诊,决定先进行新的辅助化疗,为手术创造条件。然而,王女士在得知手术前需要化疗后,情绪崩溃了:“我当时不想治疗,只想回家。”

殷晓煜没有放弃。他特意拿出几个经典案例,耐心与患者沟通,逐一回答患者对化疗副作用和手术风险的疑虑。最后,王女士点头同意治疗。

王女士从2025年1月到5月接受了5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奇迹逐渐显现:原本高达15544 UCA19-9(胰腺癌特异性标志物)降至11.9 U/ml(通常范围为0.00-35.00),CEA也从9.8ug/L降至2.34ug/(正常范围0.00-5.00);CT检查显示,肿瘤直径从3.5厘米缩小到2.0cm。

“这时,我们判断手术窗口已经打开。”殷晓煜团队再次建议进行根治性手术,但患者纠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要切胃、胰腺切除、肠道切除和消化道重建。听说术后会疼很久。感染了怎么办?”王女士的焦虑不是没有根据的——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

殷晓煜考虑到患者对传统手术的焦虑,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机器人手术具有创伤小、精度高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他向患者详细解释了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我们团队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上千次肝胆胰手术。”经过充分沟通,王女士终于同意接受手术。

手术当天,殷晓煜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肠系膜静脉切除术的重建。术中发现,虽然几次化疗使肿瘤缩小,但由于慢性炎症,胰腺周围组织严重肿胀和粘连,肿瘤侵入血管,手术难度远远超出预期。

“就像在一堆粘连的橡皮筋中找到被肿瘤包裹的血管一样,如果你不小心,你会大出血。”殷晓煜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准确分离肿瘤和血管,利用机械臂的灵活性完成肠系膜静脉切除重建。这次“拆弹手术”持续了近9个小时,最终顺利完成。

手术后,患者在殷晓煜团队的精细管理下,恢复良好,没有任何病发症,最近已经康复出院。

“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是胰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殷晓煜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腺癌不再是绝症,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看到治愈的希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