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破解了秦岭野生真菌的基因密码,发现了进化的奥秘

研发家 | 2025-06-10 33

“小木耳,大产业!”如何让“小”变“大”变“强”?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中心李明雷教授团队在真菌学国际期刊《真菌杂志》上(Journal of Fungi)发布的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本研究首次完成了秦岭两种野生真菌染色体级基因组的绘制,不仅弥补了秦岭真菌基因组的研究空白,揭示了真菌进化的奥秘,而且探索了强大的医疗功能基因,开辟了产业升级的新领域。

橡水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树木资源丰富,真菌、蘑菇栽培历史悠久。李明雷团队长期致力于挖掘秦岭大型真菌种质资源,成功分析了拉猴蘑菇(Hericium rajendrae)等各种大型真菌的基因组。多年来,李明雷团队收集了橡水县牛背梁森林公园和小岭镇金米村两种具有良好园艺特色的野生真菌,进行基因测序和功能基因探索。

研究表明,基因图显示两个菌种的基因组超过52mbp,其中M12含有12条染色体。进化分析发现,它们与近缘种Auricularia分化了4570万年 subglabra分化时间达到3353万年,证实了秦岭木耳的独特进化地位。更令人兴奋的是,M13携带的特殊基因簇可以产生抗炎和抗氧化剂,揭示了真菌在分子方面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的传统作用。研究还解释了真菌的“生存智慧”——丰富的木质素降解酶系统解释了它分解木材的能力,而两种细菌携带的21-30种活性成分产生基因簇是发展保健产品的指导方向。

业内专家表示,该研究开辟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转变渠道:一方面为功能成分提取和医疗保健产品开发提供靶向基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木质素代谢渠道,可以改善细菌袋基质配方,实现栽培过程的升级。

李明雷表示,该成果将服务于分子标记的辅助繁殖,并推动真菌种植从经验选择向精确设计的转变。目前,该团队已经选择了高质量的栽培条件,以帮助橡木耳产业升级。随着基因组研究成果的深入应用,橡木耳产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生物智能制造的新飞跃。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