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纤维缝合线为慢性伤口治疗带来突破

研发家 | 2025-06-11 33

近日,青岛大学教授吴韶华团队在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生物制造》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开发了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的纳米纤维缝合线,为治疗高血压等慢性伤口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改性静电纺丝技术与热拉伸技术相结合,以聚乳酸(PLLA)以包装丹参-葛根草药复合物为基材。(SRHC),为高韧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提供新型缝合线。研究表明,这种缝合线的纤维直径在50-500纳米范围内,与天然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高度相似,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就机械性能而言,5%的丹参-葛根草药/聚乳酸纳米纤维缝合线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初始模量达到1547.3。±365.5兆帕,完全满足临床手术缝合的强度要求。与此同时,材料的54.5%高结晶度保证了体内的稳定性,而聚乳酸的可降解性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需要。

体外实验证实,这种缝合线可以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在两周的培养过程中,细胞沿缝合线排列的转移距离可以达到20毫米。特别是5%丹参-葛根草药复合物浓度的缝合线,可以有效促进伤口床细胞的增殖,显著提高血管的生成能力。

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研究小组发现5%的丹参-葛根草药复合物/聚乳酸缝合线组的胶原蛋白沉积更有序、更成熟,更接近正常的皮肤组织结构。这表明,这种材料不仅可以提供物理支持,还可以通过释放生物活性成分来创造有利于伤口修复的微环境。

该团队表示,该研究首次将传统中药活性成分与现代纳米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多功能智能缝合材料。其中,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简单易行,便于大规模生产,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研究成果为慢性伤口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小组将深入开展分子机制研究和大型临床试验,加快临床治疗进程。

据报道,这种新型缝合线不仅适用于糖尿病伤口的治疗,而且在各种手术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