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数据帮助抑郁检测取得突破

研发家 | 2025-06-13 33

在当今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和娱乐,而且在医疗卫生领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近日,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民强及其团队利用智能手机数据检测抑郁症,为精神健康领域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论文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IEEE》。

据了解,该研究侧重于如何从智能手机收集的海量数据中准确提取能够有效识别抑郁症的数字特征。研究小组对目前通过智能手机数据进行数字表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创新性地总结了五个关键特征:位置特征反映了个人的活动范围和轨迹;运动特征反映了个人的运动状态和活动量;睡眠特征包括睡眠时间、质量等重要信息;节奏特征表示个人日常活动的时间规律;社交和设备使用特征记录了个人的社交和手机使用习惯。

这些特征的发现为抑郁症的检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智能手机数据检测抑郁症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实现对个人的长期持续监测,捕捉到更多细微的变化和趋势,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这种方法也减少了对专业医疗设备和人员的依赖,降低了检测成本,使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更加可行和普及。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团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手机原始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取稳定有效的数字表格并不容易。此外,隐私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语音、定位等未经处理的敏感信息,如果得到和利用不当,将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

为此,研究小组积极探索具有高信用效率的特征工程方法和隐私计算框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为临床应用和技术转化扫清障碍。

这项研究的结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为早期抑郁症筛查、个性化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依据,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同时也为其他精神障碍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了整个精神健康领域的发展。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