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无人机遥感大区域实现高精度建模技术突破

研发家 | 2025-06-17 33

近日,中国科学院Xi安光机在遥感光谱智能感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遥感领域TOP期刊ISPRS上发表了相关成果。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SCI 1区TOP,IF=10.6),这是Xi安光学研究所第一次以第一单位在本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篇论文作者是王卓博士生,通讯作者是李海巍副研究员,王爽研究员是合作者。Xi安光学研究所是第一个通信单位。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成熟显著提高了现实场景中3D光场的建模效率。通过机载多光谱或高光谱相机获取特定区域的多角度信息,可以实现高性能光场建模,进而促进表面参数反演方案和理论的发展。与传统方法相比,无人机多角度观测具有覆盖面广、灵活方便、显像时间快、在复杂区域高效获取数据等优点。但现有技术在无人机飞行方案规划、多角度图像获取、模型适应性提高等方面有局限性。,这限制了它们在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应用。

对此,研究小组首次启动了无人机多矩形嵌套航行计划,并根据多角度图像计算了研究区域单像素的类别、坡度、坡度等属性,构建了多角度数据库。利用这个数据库,团队对Hapke、Kernel、RPV模型提高了适应性,使建模尺度精确到单厘米级像素。

同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自适应扩散理论,结合自适应感知扩散窗口,将单个像素的建模结果扩展到最大、最佳观测区域,完成了高性能建模。基于这种高精度模型,物体分类精度从91.65%提高到97.23%。该研究在数据获取、高精度建模和大面积模型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预计将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