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上,一批可以聊天、按摩、看病的养老机器人集中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一个机器人Temi,可以结合AI中医诊断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在一个企业的摊位前,一个可以“看病”的机器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Temi来自深圳,是一个中医理疗机器人。据工作人员杨杨介绍,它可以通过摄像头对用户进行舌头诊断和面对面诊断,类似于中医的“听、听、问”。机器人可以在后台上传用户的健康服务,并添加一套科学细致的健康问卷,快速给出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理疗机器人“小瑜”的受欢迎程度并不弱。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和按摩理疗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机器人胸部的屏幕调整按摩强度和振动频率。“这个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养老机构、养老站和药店,老年人特别喜欢。”工作人员介绍。
在这次老年博览会上,许多北京公司也带来了自主研发养老机器人。依托AI技术,北京森丽康公司开发了“小丽机器人”,用于养老机构和家居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小丽”不仅可以和老人聊天,还具有用药提醒的功能。“小丽”还访问了Deepseek模型,让老年人感受到最先进的技术。
认知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老年疾病。北京大学的认知机器人可以预防和干涉认知。“它可以缓解认知护理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和系统护理水平低的问题。”据工作人员琳娜介绍,京大机器人可以选择人机交互方式实时评估老年人的认知风险,并根据评估筛查结果一键生成干涉培训计划,从而减缓认知的深化。目前,京大机器人已应用于全国50个城市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
马上就访
功能还存在差距应用还需要时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深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机器人养老的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机器人能否填补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差距”?记者发现,这些养老机器人价格昂贵,价格往往在3万元以上。因此,目前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一些中高端养老机构,还没有“飞入普通人家”。而且,真正能代替人力照顾老人的养老机器人还没有出现。
“大家对我们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目前,机器人的功能与用户想象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养老机器人的研发需要人们“第一个吃螃蟹”,也需要人们跟进和竞争,让企业更有动力不断打磨技术,完善功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记者王琪鹏)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