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结果为世界卒中病人提供了“中国方案”

研发家 | 2025-07-08 33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治疗方法。然而,一些患者在静脉溶栓后仍然面临瘫痪的风险。溶栓后抗血小板治疗什么时候进行,选择什么药物,什么时候服药,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这也是困扰卒中治疗的临床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胡伟团队首次通过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4.5小时内接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但不符合血管取栓要求,在溶栓后初期(1小时内)加入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替代罗非班(糖蛋白IIB/IIA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提高患者完全康复比例,安全性良好。7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这个项目叫做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研究。(ASSET-IT研究)由胡伟团队率先设计实施,与国内38个高级中风中心合作,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进行临床试验。该研究包括832名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他们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但不符合血管内治疗(取栓)的指征。受试者随机分配接受24小时替罗非班或安慰剂静脉滴注治疗。

数据显示,替罗非团队90天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团队,疾病性脑出血发病率低,死亡率类似于安慰剂团队。该研究首次通过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在静脉溶栓后尽快给予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扩大治疗窗口和方法。

研究人员介绍,ASSET-IT研究成果不仅弥补了国际上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策略中的关键空白,而且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行、安全的“中国方案”来处理这类常见且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有望提高数百万中风患者的康复生活质量。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