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细胞衰老性别差异机制能为抗免疫衰退提供新靶点

研发家 | 2025-07-13 33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余勇团队,联合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研究员苗智超团队、右江民族医学院副教授王荣团队,首次系统揭示了B-1a细胞衰老的性别差异性特征,并发现转录因子Bcl11a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理解男女性别差异性免疫衰老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B-1a细胞是在胎儿期发育的一种特殊B淋巴细胞,能够自我更新,长期驻留在腹膜腔和胸膜腔。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员,B-1a细胞无需特定抗原刺激,就能产生80%以上的天然抗体IgM,形成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随着年龄增长,B-1a细胞分泌天然IgM抗体的多样性下降,其功能显著衰退,导致免疫监视能力减弱。已有研究表明,这是衰老机体更容易感染病原菌,并且感染后死亡率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雌性衰老小鼠的B-1a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生存能力变强,Bcl11a基因表达显著上升;而雄性衰老小鼠B-1a细胞比例下降,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Bcl11a表达降低。

机制研究表明,转录因子Bcl11a缺失会使B-1a细胞凋亡,抗感染能力变弱;增加Bcl11a的表达水平则让细胞抗凋亡能力提升,生存竞争更占优势。性别差异可能通过影响关键基因的表达和代谢途径,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