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大模型技术论坛暨广东省人工智能通识虚拟教研室2025年学术交流会
研发家 | 2025-07-15 0

20257月7-8日,“智能时代下大模型技术论坛暨广东省人工智能通识虚拟教研室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交流会旨在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参会者通过与顶尖学者专家的交流,不仅能够获得最新的学术和行业资讯,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同时深化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解。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广东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工智能通识虚拟教研室和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省内外相关领域院校及企业的200余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参会。此次学术交流会为期两天,7月7日聚焦智能时代下大模型的前沿技术探讨,7月8日则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方面的交流。

首日活动由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朱怀杰副教授主持,他介绍了到会领导及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上海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傲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赵立子,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于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雷教授,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杨晓春,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琚生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黄轩,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印鉴,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静等。

接下来首先是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黄轩秘书长为会议致辞,黄轩秘书长代表学会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紧接着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赵立子书记为会议致辞,赵立子书记代表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第一天第二阶段是嘉宾们的报告。

首先是周傲英教授的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属于未来的技术…..未来的技术就是现在的认知和现在的所谓科学思维无法解释的技术,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才吸引众多的关注。这波数据智能热带来深刻的启示,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对科学和数据的理解。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场科技革命,科学回归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原,人类正处在新科学诞生的前夜。数据是像电一样的动力,人工智能就是像电动机一样的由数据驱动的数动机。颠覆性技术源自于颠覆性思想,突破认知是关键所在。

第二位报告嘉宾是陈雷教授,报告题目是Optimizing Scalable LLM Inference: System-Level Strategies for Proactive KV Cache Management。他的报告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对大模型的优化方法,重点聚焦KV的管理优化技术

第三位报告嘉宾是杨晓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大模型的推荐系统。此次报告针对在推荐场景下大模型背后的技术应用及创新,系统梳理了推荐技术发展脉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分享了其团队用大模型技术来帮助推荐的的多项前沿成果。

第四位报告嘉宾余建兴副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大模型的情感智能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围绕情感分析与抽取、情感交互与生成、群体情感智能三个方向,结合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青年论坛环节邀请到三位青年学者作报告,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胡吉林教授(报告题目:《从时间序列模型评测到时序基础模型》),东南大学邸世民教授(报告题目:《自主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发现》)以及广州大学彭云教授(报告题目:Efficient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in Vector Databases and Federated Databases)。

第三阶段是研究生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毛嘉莉教授、广州大学许嘉教授、东北大学于明鹤副教授作为专家,对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软件学院的6名研究生代表的报告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最后是毛嘉莉教授、许嘉教授、于明鹤副教授为优秀研究生报告获奖者颁奖。

次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印鉴副院长主持,介绍到会领导及嘉宾,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和上海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傲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中山大学教务部副处长周卉、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院长杜小勇、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于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杨晓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琚生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黄轩。

接下来首先是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黄轩为会议致辞,黄轩秘书长代表学会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且期待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享实践经验,共谋发展良策,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迈上新台阶!

紧接着中山大学教务部周卉副处长为会议致辞,周卉副处长代表中山大学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且指出中山大学的教学发展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支持与关心,强调印鉴教师牵头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及《遇见人工智能》新书发布对中山大学的人工智能的教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使得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教学迈入了新的一个台阶。

第二天第二阶段是嘉宾们的报告。

首先是杜小勇教授的报告,他分享了计算机101计划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建设与推广,涵盖数据库系统课程建设数据虚拟教研室建设数据库系统课程导教班及数据库系统能力大赛四大板块

第二位报告嘉宾是钱卫宁教授,报告题目新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他的报告主要是围绕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容,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方面的一些举措和方法。

第二天第三阶段包含了新书发布仪式,人工智能通识课智慧课程介绍和CCF TCIP人工智能通识课计划

第二天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企业学者报告,分别迎来了3位资深企业专家,分别是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志川博士(报告题目:《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多层次体系构建与实践》),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方少群副总经理(报告题目:《智算星途-V.I.P解决方案之大模型赋能AI通识教育探索》)以及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梅仲豪秘书长(报告题目:《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通识课程与专业建设的融合之路》)。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不仅分享了知识,交流了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友谊,促进了未来的合作。我相信,此次交流与合作不仅将为未来研究注入新动力,而将推动数智时代大模型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

2025.7.9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