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如何社交

研发家 | 2025-07-16 0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如何社交?参加学术会议,对研究生而言,不仅是满足毕业要求的必要环节,更是一个寻找创新灵感、与同行交流思想的绝佳机会。在会议上,众多学术大咖与研究新秀汇聚一堂,思想的火花在这里随时可能被点燃,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带来新的启示。

参会前的心理准备

在学术社交场合中,许多人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仿佛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通过以下三个策略,你可以轻松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应对,甚至变身“社交战神”。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如何社交

明确自身定位

在学术会议中,我们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分享者与成果的展示者,而非被审判的对象。不妨将与会者视作欣赏我们“展品”的观众,通过巧妙地引导他们关注我们展品的独特之处,从而减轻对“被评价”的担忧。

调整期望

在学术会议中,我们不必苛求自己必须惊艳四座,而是应该将重心放在学习与拓展视野上。例如,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的研究方法或思路,甚至获得与行业大牛的联系方式。通过调整对会议的期望,我们能够减轻因未达成完美表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提升自我价值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增强自我认可度能有效缓解社交时的紧张情绪。在学术会议上,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来提升这种认可度。例如,在他人发言结束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当我们的提问能够激发汇报者或其他听众的思考,并与他们产生共鸣时,这不仅彰显了我们的价值,还能进一步降低我们在社交场合中的紧张感。

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有效社交

(一)会议开始前准备

(1)提前了解会议主办方、学科带头人(往往是主持人)、发言人(主讲人)学术背景、长相和籍贯,阅读近三年文章。

(2)围绕主讲人选题内容查找其发表文献,若已发表则提前熟悉,并准备2-3问题以备发问。

(3)留意与会人员中期刊编辑与未发言的嘉宾学者,若有熟悉的,稍作留意并做记录,茶歇伺机搭话。

(4)提前准备1-2分钟自己文章的简短摘要,并提前罗列3个主要观点,务必打磨好!

(5)提前准备3套祝酒词:给主办方、给大佬、给同仁(这个一般是老师,学生参会主要是有眼力劲,就是服务好与会的嘉宾和老师就可以了)。

(6)准备一些生活化聊天内容,会议虽严肃,但是也不能太版。

(二)茶歇时间准备

(1)充分利用茶歇时间x可以观察主讲人是否有时间,找他聊一聊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下一个茶歇可以找与会的其他大佬或编辑,准备一下几类问题:今年的重点选题方向、自己的某选题是否符合其要求(若有意——借势交换微信,切不提其他,只言请教、点评之事)

(2)若会期超过一天,留意大佬是否也在所住酒店,若在隔壁那就太幸运了,可以留心同大佬一同步入会场,此时可以跟大佬探讨提前准备的问题,甚至可以交换微信。

(3)充分留意吃饭后、打call、去卫生间、电梯间的碎片时间,遇到大佬、同事、同仁,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观点发问,注意先用生活化、轻松化话术开场,如对方家乡、特产、名人等。

(三)会议结束后准备

(1)会议结束后可以给主办方、主讲人写一封感谢信,这个真的很多人会忽视!!因为会务组一般是研究生,若写一封感谢信就容易进入会务部门的会务数据库,若未来再举办以研究生主讲的学术讲座或许会邀请你来讲座哦!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做长远打算!(内容就是:收获+感谢+期待),但这个会有点刻意,过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国外较为常见)。

示例:非常感谢会务组此次带来的学术盛宴,感谢**教授、**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为学科发展指出了明晰对方向,令学生获益匪浅,衷心祝愿贵院未来发展越来越好!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前来参会!

(2)及时分类整理参会笔记也很重。

融入学术社交的建议

为了避免用力过猛或方向偏离,以下建议将助你更顺利地进行学术社交:

保持自信与谦逊

首先,保持自信与谦逊。许多研究生在初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都期望能得到教授的关注与记忆,这种心态往往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效果。研究生不应过于急切地展现自己,不应让教授记住自己的压力。自信和谦逊能更好地让人融入社交环境。

展现学者风范

在明确了上述观点后,我们需要重新设定自己的表现目标。或许,“正常”和“得体”这样的描述过于宽泛,但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展现出“学者”的风采。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以学者身份参与会议,而非学生、学究、学霸或粉丝。学术界是学者的领域,这是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第一步。

自信与活力的展现

自信,并非仅因实力超群,更在于对领域的深耕与付出。轻松,意味着不给他人带来负担,避免初次见面就强加于人或过度追问。而活力,则是对学术的由衷热爱与好奇心驱使,思维敏锐、言语虽简但意蕴深远。自信来自实力和对领域的深耕,展现对学术的热爱与活力,三者共同塑造了一个热爱学术、人格魅力四溢的学者形象。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