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拒稿以后还能再投EI期刊么?被拒稿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被拒稿,才好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修改,完全相同的文章投递期刊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会让编辑对你形成不好的印象,严重的将被拉入期刊投稿黑名单,禁止1年或3年投稿。
不能再投的拒稿1: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一旦被编辑部发现有这些行为将直接被退稿,并拉入期刊黑名单,被限制投稿。即便你并没有学术不端,但被期刊质疑学术不端,期刊一般也不会再接受你的投递。
不能再投的拒稿2:不但拒稿且明确表示不再接受作者的投递。
这种情况很常见,期刊很多时候没有特别明确的拒稿原因,可能是格式问题,可能是质量问题,可能是主题问题,也可能给出其他原因,但拒稿邮件中如果出现一句话:不再接收再次投递,这就表示,这篇文章你再这么修改都不能再投稿了。
不建议再投的拒稿:编辑建议重投其它期刊
有些期刊编辑在拒稿时给出拒稿原因的同时会说明建议作者修改/补充后重投,那就毫无疑问可以重新投稿该期刊。而如果编辑建议改投领域内其它期刊,可以综合考虑后(比如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是否符合需求)选择投或者不投所建议的期刊。
期刊被拒是令人沮丧的,尤其是当它是一篇你努力工作并引以为豪的论文时。但,被拒并不意味着论文不好,只是不适合此期刊。除了论文质量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论文是否会被接受,例如它与期刊主题的契合程度,你的编辑和审稿人是否与您的研究兴趣和价值观相同,以及纯粹的运气。
当然,也可以找个靠谱的学术机构,让他润色排版,这也没什么丢人的,至少我自己就找过,还挺有用。很多人学术上没问题,但不见得会写文章的,更何况国际期刊还牵扯语法问题,对于艺术生和理工科来说,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练习,能拿来写文章的时间屈指可数的。因为格式或语法逻辑被拒稿那真是不甘心。这些机构比较熟悉格式啊什么的,也可以翻译和检查语法,能省去很多麻烦。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