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高校裁员!
研发家 | 2025-07-30 0

作为削减政府开支的一项举措,美国大学研究的资助正在被大范围取消。今年以来,已有多所大学宣布大规模裁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引发了新的“风暴”。

7月初,美国私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波士顿大学宣布,受财务压力影响,整个大学下一财年的预算将平均削减5%,并将裁员约120人、裁减120个空缺职位。波士顿大学领导表示,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应对预算缺口,也是为了考虑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财政不确定性。

时下,裁员的“阴影”笼罩在全美高校上空,并逐渐席卷全球。欧美许多大学都相继提出或实施裁员计划,以应对财政危机。

 

“裁员”,成英美高校高频词

 

早在今年3月,全美已经有数十家大学和研究机构限制对博士后、科研助理及教职员工招聘。3月21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宣布,受削减科研经费的影响,该校将在美国本土和境外裁减超过2000名员工。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而就在当月,政府宣布终止向该校提供8亿美元拨款。3月10日,哈佛大学校长Alan Garber发出公开信,宣布即日起暂停全校教职员工招聘。3月7日,哥伦比亚大学被美国政府撤回4亿美元拨款。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削减35%的研究生招生,南加州大学宣布暂停部分博士生项目的招生,斯坦福大学则暂停了学校新员工招聘。

在更早些时候,美国顶尖医学院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宣布将裁员至少500人,并大幅削减员工福利,以减缓财政压力。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帕克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加入裁员“大潮”。

 

在英国,高校裁员局势亦严峻。2024年11月,英国高等教育行业领导者曾预测:到2024年末,英国140多所大学中将有超100所大学裁员,裁掉的教职员工预计达10000人。这一规模被形容为英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灾难性”局面。

2025年1月,杜伦大学计划在本学年削减1000万英镑的员工成本,称预计裁掉200个工作岗位,不排除强制裁员的可能。纽卡斯尔大学也宣布,计划裁减300个全职等同职位。

 

同月,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卡迪夫大学由于资金短缺,计划削减400个全职工作岗位。削减提案还涉及课程关闭和院系合并,其中护理、音乐、现代语言、古代历史、宗教和神学等学科和课程将面临削减。

 

不少英国高校相继提出教职工“自愿离职计划”。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在2025年2月成为最新一所启动自愿离职计划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工会警告说,将有270个工作岗位被取消。

 

究其原因,国外高校的裁员风波,主要源于财政危机,不少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赤字,如东英吉利大学、肯特大学等院校都在研究如何解决数百万英镑的“财政黑洞”。据英格兰高等教育监管机构称,近四分之三的大学明年的支出可能会超过他们的收入,预计赤字总额将达到16亿英镑。除了政府削减经费拨款,本国入学人数减少、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下降等因素,也迫使学校不得不通过精简人员来削减成本。

 

主动精减,轻装简行

 

与国外高校因削减成本、应对财政危机而裁员不同。在国内,许多高校为了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已经走在了机构精简、减员增效的路上。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尤小立教授曾指出,我国大学行政机构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精简,数量明显减少。但2000年后,却又逐渐增多,以致于“丰满臃肿”、非经“手术”减重不可的程度。

 

行政机构的扩张带来行政人员的激增。据教育部2014-2023年教育统计数据,普通本科学校中的行政人员数量由234654人增长到305709人,增长幅度30.3%,行政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提出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学校管理机构。

 

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改革的“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减高效”原则。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到高校要根据办学实际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不少高校闻令而动,大刀阔斧进行了机构改革,涉及机构、岗位、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变动。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院士认为,大学行政机构改革可以参照“大部制”的精简高效原则,大幅精简管理部门数量。以本科生管理为例,从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位工作到就业指导,都纳入一个综合部门下统筹考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改革举措,正契合这一思路。2025年5月,学校召开机构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以部分职能部门的“大部制”改革推进治理。根据公众号“南航微见”发布的《学校新一轮机构改革怎么看?》一文,南航初步按照10%比例核减管理岗编制数,将管理岗规模控制在20%以内,编制向教学科研一线、承担办学关键指标任务的重点单位和领域倾斜。
 

与此同时,学校不再统一设置科级机构,减少管理层级,校内常设二级机构数由72个调整为66个,赋予二级单位更多人员管理、津贴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2025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宣布,撤销教务处建制,成立本科生院,打破了行政管理藩篱和专业院系的束缚,便于教育教学一体化。
 
不止教务处和本科生院,更多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将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从“分散管理”向“系统化协同”整合转型,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进一步为改革提档升级。
 
当然,也不能将高校的机构改革简单理解为撤销机构和精简人员,改革涉及的相关干部和人员如何安排,考核机制如何分类改革等也需要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
 
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结合改革后新的机构和职位需求、干部个人素质能力等情况,统筹安排新的岗位和职务。对于机构改革所涉及的其他管理岗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予以调整,后续根据编制核定情况进行分流。西北工业大学提出“有温度”的减法,比如减岗不降级、调岗不降薪等,也具有借鉴意义。
 

从撤销整合重复职能部门,到减少冗余行政人员,高校管理机构的改革在推进资源优化和提高办事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期待高校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而不懈努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