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怎么准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也是自己的学术经验积累,而决定要去参加学术会议时,往往也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篇英文论文,并且还要为口头英文报告做准备,准备好之后就可以着手参加会议了。
参会前的准备
1.信息收集:去官网了解与会人员的信息,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专家信息,并读其近期的论文。
2.问题准备:提前准备一些专业问题,会上找机会和大佬交流讨论
3.个人的主题演讲准备:
参加学术会议大多需要提交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论文,需要提前进行论文投稿,投稿通过后需要为主题演讲做准备。
(1)制作优质美观的PPT:
为满足会场中所有的软件版本,最好保存PPTX和PPT两个版本;字体要统一,最好使用常规字体,以防会场设备显示不出来。
(2)准备演讲稿:
在参会前要熟悉演讲稿,可以在家对着镜子练习,做到脱稿演讲。
(3)预设问题:
当下很多学术会议需要纯英文汇报交流,因此,事先预设可能问到的问题时,要提前准备好英语和中文两个版本的回答内容,有备无患。
4.下载会议手册:会议手册会有参会的时间、地点、交通规划、人员安排等,有的还会有分会场,并附有报告的内容简介。根据会议手册,可以划出你感兴趣的重点报告,提前做好安排。
5.提前做好住宿安排和行程规划:很多学术会议不提供住宿,需要参会人员自己提前订好酒店。同时外地的参会人员要提前订好来回的车票或机票,注意查看举办地的温度和天气情况,准备合适的衣物等。
6.工具准备:身份证、个人名片、笔、笔记本、录音笔、摄影设备等。
7.着装得体:不要太过正式,也不要太随意。着装以简洁、干净、大方为主。
听会阶段
如何做记录。
那么听会过程中到底是做笔记还是手机拍照?根据小编以往的经验,首选做笔记,因为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拍下来通常回去也不会看。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拍照之后一定会回去整理的话,拍照是更好的选择,加上录音笔的话,简直是对现场的神还原!
如何听英文讲座。
首先明确一点,英语水平的高低与能不能听懂报告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哦!学术报告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词组、缩略语或固定搭配,听英文学术讲座的障碍主要存在于专业词汇,语法那些都是其次,即便你只能听懂单词,但是也能靠专业知识连贯。如果我们参加的一场会议全部都是英文讲座,而日常积累又不够的话,可以临时抱个佛脚,背诵一些专业词汇(百度一下,xxx专业英语词汇,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若仅有个别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报告是英文的话,可以在会议准备阶段搜索一下报告者的相关论文,没时间的话大体浏览下摘要,听报告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以上做法同样适用于有同声传译的情况,因为同传只是提供一种参考,或者说引导,内容的理解还是要靠自己。
听不懂怎么办。
三个字:平常心。听讲座的人从入门到听懂,都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听懂的次数很少,但是耐着性子听下去,听懂的就会越来越多。
原因有这么几个。
首先,知识需要一个储备的过程,绝大多数学术讲座都是大于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论听讲座的人有多牛,作报告的那个人几乎永远是要比听讲座的人在某一问题上懂得更多,因为没人能了解到非常细节的地方。
平常心对待,小编的窍门就是把这个讲座当作平时的组会,作报告的人是同组做不同内容的成员,他做的东西你未必全部都听得懂,可是在一周一次的组会过后,你会越来越熟悉他做的东西,甚至有一天你也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怀着平常心,抱着能听懂多少算多少的心态或许更容易有所收获。
其次,有些报告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集中注意力,确实理不清,也听不懂,这其实是我们误入了一个错误的讲座,遇到这种情况,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做个安静的美少女(年),回顾之前的讲座,在结束的时候鼓掌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