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术会议怎么参加的?学术会议是学术活动中重要、有效的一种交流形式,通常是由特定学术专业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参加,并提交学术论文,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形式共享学术知识,会后有会议论文集出版。
高质量学术会议的甄别策略:
1. 学术会议的主题和议题:
了解会议的主题和议题,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以及会议是否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交流机会,这是决定是否参加某场学术会议的最基本的前提。
2. 学术会议的声誉和影响力:
了解该会议是否是一个被认可的学术会议,可以通过查看会议的历史、参与者、官网、主办方、参与者评价等信息来了解。
(1)学术会议历史
届数越多的会议,规范性和影响力越强。
(2)学术会议的参与者水平
可通过官网了解会议主讲专家的学术水平,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参与情况,可以判断该会议的层次和水平。
(3)学术会议官网
尽可能选择官网发布的信息比较全的会议,如果一个连官网都搜不到,或者在官网看不到出版信息,看不到往届历史(第一届新会议没有历史可以理解),什么信息都是私底下逐个联系作者,且截稿时间总是延后,那需要慎重考虑,特别是它的安全性以及可信度。
(4)主办方
学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所主办的学术会议,其可靠性有所保障。
(5)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参加过并推荐的会议
可以作为重点选择对象,毕竟亲身体验比什么都靠谱。
如何参加一场学术会议
筛选确定自己想要参加的学术会议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啦!
确定会议举办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会议是连届举办,如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可根据历年会议举办时间进行估计,并及时关注官网或官方公众号动态消息,合理安排论文写作投稿及出行时间。
确定投稿形式、进行论文或摘要撰写
会议要求的投稿内容一般是全文或摘要,全文可按照学术文章的格式;摘要则简明扼要,包含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内容。然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投稿规范要求,比如字体大小、排版格式、图片要求、署名要求等,进行投稿。
投稿之后会收到邮件进行修改及确认
初步投稿后,编辑会进行初步审核,如需修改会将稿件退给作者,作者按照审稿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录用后,作者需按照会议要求,提交最终稿件及相关资料等。同学们记得关注邮箱动态哦~
确定录用后,就可以根据收到的邮件要求,确定自己的时间安排及汇报形式,然后准备PPT、讲稿、海报等资料啦!
参会前的行程安排
时常关注会议动态和通知,以防错漏信息;提前预订往返车票、机票以及住宿;关于会议流程、资料准备等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多与会务组交流咨询;提前下载并阅读会议手册,划出感兴趣的重点报告,规划好当天时间安排,并提前准备好想请教的问题。
关注会议后续
会议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官网或公众号关注会议的后续活动,如出版的会议论文集、重要嘉宾的讲话报告等,进一步了解会议的成果和影响。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