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见刊后还能转投别的期刊吗?参加学术会议时,谁不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更多人看到,最好还能发表在权威刊上“名利双收”?但问题来了:在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还能再投期刊吗? 这在学术圈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今天咱们就结合最新政策,把这事儿聊明白!
EI会议,是以会议的形式征集稿件,虽然也有投稿、审稿、录用,但它却是通过开会发表论文,并在会后出版论文集,代表EI会议论文的出版。即EI会议见刊是指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这一点有别于期刊的见刊。
不管是哪个EI会议,都有开始投稿的时间、截止稿件的时间,也有开会的时间,而会后出版论文集的时间,与具体的会议有关了,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按照国际惯例,将EI会议论文再安排到期刊论文也是可以的,两者内容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可能需要作者在期刊论文的引言末尾明确指出该研究内容的会议论文已经发表过了,而新的期刊论文也加入了一系列创新性内容,并不是完全照搬的原来会议论文,这样发表成功率更高一些。
EI会议论文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者,比较强调分享和交流新观点,而期刊论文是分析和论证这种新观点的合理性。往往时效性强的学科,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力、电气等学者往往优先考虑的国际会议论文,而其他一些工程技术类论文可以优先考虑发表到对应的期刊上。
想把会议论文投期刊?这3件事必须做!
1、选对期刊:提前研究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确认是否接受会议论文改投。有些期刊(如部分开源期刊)明确欢迎会议扩展版,有些则严禁重复内容。
2、深度改写:会议论文通常篇幅短、内容精炼,投期刊需补充研究细节(如实验数据、方法对比、理论拓展等),确保“新意”达标。
3、遵守审稿规则:如果期刊明确要求“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即使会议论文未被检索,也建议先咨询编辑或声明“本文为会议论文扩展版”,避免被误判。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