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致谢怎么写

研发家 | 2025-08-22 0

论文的致谢怎么写?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主体部分呕心沥血的熬夜写完,但有可能会在论文致谢的时候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你可能已经完成了论文的主体部分,但在面对致谢这一部分时,你内心的OS:

终于到了自己的原创部分了

是写800字呢还是1000字呢

需要感谢谁呢?会不会太矫情了呢?

下面就让我教你怎么避坑吧。

动笔前必做的 3 件事(不然白写)

1. 先列个 “感谢清单”,一个都别漏

拿张 A4 纸坐下好好回忆:

导师肯定要排第一(别问为什么)有没有其他任课老师 / 评审专家给过关键建议?实验室的师兄师姐 / 同门有没有帮你改论文、测数据?一起熬夜赶 due 的同学 / 室友是不是该提一嘴?家里人这几年的支持是不是得重点写?甚至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打印店阿姨(如果经常帮你紧急打印的话)

论文的致谢怎么写

别觉得不重要,去年我们系有个同学漏写了带他做实验的副教授,结果那位老师刚好是答辩委员,直接问 “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不值得被感谢?”—— 所以宁可多列别少写!

2. 搞清楚学校的格式要求

别光顾着抒情,先翻学院的论文模板!有的学校要求致谢单独成页,有的要求字数不能超过 2000 字,还有的明确规定不能出现低俗玩笑(对,真有学校这么规定)。

如果实在找不到格式要求,悄悄说个小技巧:可以用昆云论文助手的 “论文格式检查” 功能,它能自动识别各高校的格式规范,帮你把致谢的排版先搞定,省得后期返工。

3. 想清楚你要表达的 “核心情绪”

是想走深情路线?还是简洁真诚风?或者带点对学术生涯的感慨?

建议别搞太多风格混搭。我见过最离谱的致谢是前半段哭着感谢父母,中间突然插了个实验室的搞笑段子,最后又严肃地感谢学校,评委老师看完眉头都拧成疙瘩了。

如何才能写好致谢呢?

我们在撰写致谢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先把所有需要感谢的人罗列出来

在致谢部分,你可以列出所有在你完成论文研究过程中给予你帮助和支持的人。这包括导师、同事、家人、朋友、资助机构、以及其他提供帮助的人员。

2. 写出你真诚的感激之情

在致谢中,你需要表达出真诚的感激之情。不要只是简简单单地列出人家的名字,而应准确概括出他们所做的贡献和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3. 需要注意你致谢人的顺序

在致谢中,应该按照对你帮助的程度来安排人名的顺序。首先感谢那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你最大帮助的人,例如导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其次感谢那些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帮助的人员;最后感谢那些提供思想启示和精神支持的人员。也不要列出所有人的人名,只需要写出对你有实质性帮助的人员。

4. 使用正确的表达情感的语气

在写致谢时,应该使用亲切感人的语言,让致谢更具人情味。当然,也不要过于随意和放松,需要保持一定的严谨性和礼仪感。

总之,在写论文致谢时,最好是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过于形式化。尽管致谢并不像正文那样需要严格的学术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写作,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

论文致谢怎么写?这4个模板让导师感动落泪

【学术传承型模板】

"本研究得以完成,首先要向我的导师XXX教授致以最深的敬意。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同明灯,在文献综述陷入迷雾时指引方向;您对实验数据的苛刻要求,让我理解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执着。特别难忘202X年寒冬,您在病榻上仍逐字批改论文框架的场景,这份师者仁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学术生命里。同时感谢教研室XXX副教授在计量方法上给予的关键建议,以及XXX师兄在田野调查中的无私陪伴。最后,要致敬学界前辈们的研究成果,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让我得以窥见知识星空的微光。"

【成长感恩型模板】

"提笔致谢时,二十八年的生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感谢我的父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我的求学梦想,你们将'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信念化作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母亲在灶台边为我抄写英语单词的场景,父亲冒雨骑行二十公里送参考书的背影,这些画面构成了论文背后最坚实的精神底座。同时感谢我的爱人XXX,是你用智慧化解我写作焦虑,用理解包容我深夜伏案的作息。还要特别提及母校图书馆的XXX老师,您当年悄悄为我保留的考研座位,最终通向了这个博士学位。"

【团队协作型模板】

"本课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先进设备,特别铭记与XXX工程师共同调试仪器的日日夜夜。课题组伙伴们的头脑风暴会议常常持续到凌晨,那些激烈争论后达成共识的瞬间,诠释了学术共同体的真谛。不能忘记合作企业XXX博士团队提供的行业洞见,以及XXX村受访者们朴实的智慧分享。这份致谢名单还应包括匿名评审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你们犀利的质疑让研究更加经得起推敲。最后感谢所有未能具名但给予帮助的人们,学术之路因你们而不再孤单。"

【哲理升华型模板】

"当我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突然理解到学术研究本质上是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谢苏格拉底式的诘问让我保持思维清醒,感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启示我厘清概念。那些在资料室泛黄文献中邂逅的思想闪光,在学术会议上偶得的灵感碰撞,都成为论文隐形的参考文献。特别致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云计算技术让文献检索变得高效,人工智能工具助力数据分析,而我们这代学人正站在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上。最后感谢真理本身的存在,它永恒的吸引力让我们甘愿承受研究的寂寞与艰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