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封禁Sci-Hub!又有国家发布封锁令,这个论文免费下载网站也太难了...
研发家 | 2025-09-15 0

当地时间 8 月 19 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Delhi High Court)下令,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和电信部(DoT)应采取必要措施,在 72 小时内发布封锁令,要求立即屏蔽 Sci-Hub 和 Sci-Net 及其镜像网站;封锁令发布后,印度各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在 24 小时内封锁相应网站。据《印度报》(The Hindu)消息,此举是印度法院对爱思唯尔(Elsevier)、威立(Wiley)和美国化学会(ACS)针对 Sci-Hub 发起诉讼的回应。

当地时间 8 月 25 日,Sci-Hub 在官网发布声明,质疑了印度的封锁措施。Sci-Hub 表示,印度法院于 2021 年初要求 Sci-Hub 暂停发布新论文时,Sci-Hub 遵守了这一规定。此后,Sci-Hub 开展了名为 Sci-Net 的全新项目,该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奖励积分机制,鼓励社群将论文上传至开放获取平台。

 

然而,学术出版商以 Sci-Net 项目违反了 Sci-Hub 不得上传新论文的规定为由,要求印度同时封禁 Sci-Hub 和 Sci-Net,此举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法。据《化学与化工》新闻(C&EN News)网站消息,当地时间 8 月 26 日,诉讼原告发表联合声明,重申 Sci-Hub 和 Sci-Net 等盗版网站威胁着大学和个人学生以及专有数据的安全,损害了图书馆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安全。

 

而这并不是Sci-Hub 第一次被围剿了。
 

2015 年,Elsevier 向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同年 10 月,法院裁定,sci-hub 的行为违反了美国法律,sci-hub 的网络域名 sci-hub.org 必须停止使用;

 

2018 年,Springer Nature 在俄罗斯对 sci-hub 提起了诉讼,同年 12 月,莫斯科市法院命令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 (Roskomnadzor) 封锁 sci-hub 网站;
 
同样还是 2018 年,Elsevier 在瑞典将 sci-hub 告上法庭,最后法庭判决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屏蔽 sci-hub.se、sci-hub.tw 等域名,禁止访问。
.....

在2021年的时候,Twitter 官方也曾宣布永久封禁 Sci-Hub 的 Twitter 账号。

Sci-Hub诞生至今,几大出版商和美国对Sci-Hub的“屠鸦行动”也越来越升级。

因为动了既得利益者们的奶酪,Sci-Hub 遭受了3次大规模的打击和无数次的对簿公堂。但每一次都坚强的挺过来了,就像创始人Elbakyan说的那样:“任何人都可以一键下载他们想要的论文,我们不会轻易说再见。”

 

人人都爱的Sci-Hub,是什么?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的国家,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们使用Sci-Hub网站下载盗版论文。

对于博士生来说,在撰写论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当在网上找到一篇想继续阅读的文献时,都会被提示要付费。并且,许多学术期刊的论文非常贵,有时一篇文献的价格高达30美元,例如,要想阅读一篇2011年发表的应用数学和计算论文,你就得付给爱思唯尔(Elsevier,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社之一)28美元。

 

倘若你是一枚大学生,发一篇paper要看900篇文献,还恰好无法免费获取资源,那这个成本是极其高的。另外,购买数据库的价格也是极高的,许多学校由于承受不了,而放弃续订。

 

科研人员的研究经费,大都来自于政府的支持,研究成果在发表之后,读者需要巨额费用才能获取,而下载论文以及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费用并没有用来支持科研活动或者使论文作者本身受益。这个怪圈的逻辑困难在于:凭什么用纳税人的钱来做科研,最终获益的却是出版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情况下,即使论文的原作者要下载自己的文献,也需要付费。

 

所以,在矛盾下,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在最后都会选择Sci-Hub网站——全球规模最大的学术论文盗版网站来下载文献。

Sci-Hub由谁创立?

2011年,诟病于出版商的寡头垄断和肆意涨价,哈萨克斯坦22岁的研究生Alexandra Elbakyan创建了Sci-Hub网站,提供近5000万份论文的免费下载,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Sci-Hub最先的域名是www.sci-hub.org,其宗旨在于 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创建者是一名做“Alexandra Elbakyan”的哈萨克斯坦女孩,出生于1988年。

 

Alexandra Elbakyan是个典型的科研型学生,勤奋、有些理想主义。埃她曾赴德国和美国短暂学习,但回到家乡之后的她感到沮丧: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获取论文资料的流程十分繁琐,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论文需求,也许有好心的志愿者会把论文发至邮箱。

 

她认为,“期刊的付费墙起了反作用,让学术交流变得更封闭、更低效。”于是,2011年,Alexandra Elbakyan凭借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并联合一些盗版网站搭建起Sci-Hub,试图帮助更多的人绕开出版商的付费墙。

 

Elbakyan通过科研工作者自愿提供的帐号,从各大学的图书馆盗取了近5000万份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免费分享。截止2016年2月,Sci-Hub共拥有800万用户和3700万次的访问量,下载量约为7000万次,全球每天从Sci-Hub上下载论文高达5.5万篇。后来,Sci-Hub不断更换域名,不断被封。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人们在Sci-Hub数据库里搜索研究论文,它会首先查找该论文是否存在LibGen上(另一个类似Sci-Hub的网站),如果LibGen上没有,Sci-Hub会通过用户分享的账户登陆出版商网站,下载该论文,并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备份一份。但Alexandra表示,她从来没有通过钓鱼邮件等方式来获取这些帐号信息。也就是说,Sci-Hub的资源会越来越多,而且背后有一大批的志愿者提供支持。

 

同时为了让读者更为方便,Elbakyan 特意创建 Scihub.love 网站,每隔 5mins 对 Sci-Hub 网址进行更新,并提供最后可用时间和打开速度,可谓非常走心,另外加上一系列自动检测 Sci-Hub 最新域名的网站和小程序等前赴后继,层出不穷,Elbakyan 的 Sci-Hub 反制手段已经漫山遍野,星火燎原。

Sci-Hub  V.S. 爱思唯尔等出版社
 

为何包括爱思唯尔在内的许多期刊出版社都视Sci-Hub为眼中钉?原因不言而喻。和谷歌一样,Sci-Hub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科研人员只要知道论文的DOI或标题,就可能搜索到完整文本。此外,网站上的内容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有用户请求获得一篇网站上没有的论文,网站相关负责人就会想办法挖到论文副本并添加上去。

出版商和 Sci-Hub 博弈的背后,反映了资本对利益的追求以及研究人员对科研资源免费获取的孜孜需求。

 

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需要支付不菲的版面费,而在下载论文时,又需要向出版社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来二去,选择 Sci-Hub 的科研人员自然越来越多。

 

对广大科研狗来说,学术资源更加方便获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提倡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资源,更愿意寄希望于能有更多的学术论文可以开放获取。

 

但显然,就目前来说,免费的Sci-Hub和昂贵的出版商之间的博弈一时不会结束。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屠鸦行动”或许只会不停的升级。大家且用且珍惜,真心的希望能没有屏障地获得自己需要文献的那一天能快点到来。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