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毕业季,最头疼的莫过于论文。看着身边的学霸们早早确定了题目,文献都读了几十篇,而自己却对着空白的文档发呆,连从哪儿开始都不知道。如果你也正处在这种焦虑中,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不走高深理论路线,只聊最实在、最接地气的操作步骤,帮你把这座大山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攻克的小土坡。下面RDLINK研发家小编为大家整理"学渣怎么写毕业论文"~
一、选题:找个能下嘴的“软柿子”
对于学渣而言,选题的第一原则不是“创新性”或“理论价值”,而是“可操作性”。千万别挑战高难度,选一个自己完全陌生、需要从头学起的领域。
向你的课程作业要灵感:翻翻你过去几年写得还不错的课程论文。有没有哪篇的题目可以扩展、深化?这是最稳妥的路径,因为你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去哪里找资料。
抱紧老师的大腿:直接去问你的指导老师,有没有现成的、相对成熟的题目或方向推荐。老师通常有一些积累的、资料相对齐全的课题,跟着做能省去大量前期摸索的时间。
缩小范围,越具体越好:“论企业管理”这种题目会要命,但“XX公司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就具体多了。把一个宏大的话题,缩小到你能把握的具体案例或具体问题上。
二、文献:别傻傻地从头读到尾
面对知网上搜出来的几百篇文献,感觉人生绝望?没必要全读,你需要的是“精准打击”。
关键词搜索与筛选:用你的论文题目核心词进行搜索。然后,优先选择“硕博论文”,特别是近三年的。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文献综述部分通常写得非常详细,相当于有人帮你把相关研究整理了一遍,这是快速了解领域概况的捷径。
重点读摘要和结论:下载二三十篇相关度最高的文献。不要逐字逐句读,先看摘要,了解这篇文章研究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摘要相关,再看最后的结论部分。这样十分钟就能判断一篇文章的价值。
学会“抄”文献综述:这里说的“抄”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借鉴思路。看看别人是怎么梳理这个领域研究脉络的,有哪些共同的观点,有哪些争议。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不同学派或者研究主题,把你看过的文献观点分类整理出来,这就是你文献综述的雏形。
三、搭建框架:先有骨架,再填肉
动笔之前,一定要先把目录(大纲)定下来。这就像盖房子的施工图,能保证你不跑偏。
模仿优秀论文的结构:找你专业领域内几篇优秀的硕士论文,看看它们的章节是怎么安排的。通常离不开“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结论”这个基本逻辑。照着这个结构,规划你的章节标题。
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小节:在每一章下面,再规划出几个小节。比如,“问题分析”这一章,你可以列出“问题一:……”、“问题二:……”。这样,你每天的任务就不是“写第三章”,而是“完成3.1小节”,压力瞬间小了很多。
四、填充内容:化整为零,每天500字
最难的空白页阶段,需要一点技巧和毅力。
有啥写啥,别追求完美:第一稿的目标是“有内容”,而不是“文采飞扬”。把你想到的、查到的资料,先用大白话写进去。哪怕语句不通顺也没关系,后期可以修改。
边写边标注参考文献:这是一个能救你命的好习惯。每当你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或数据,立刻在正文后面用上标标好序号,并在文档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里填上这条信息。否则,等写完几万字再回头找哪句话出自哪篇文章,会是一场灾难。
利用好图表:如果研究涉及数据,多做成表格或图表。这不仅能更直观地展示你的发现,还能有效地……凑字数。
五、降重与修改:最后的冲刺
初稿完成,只算成功了一半。查重是最后一关。
理解“复述”而不是“替换”:降重不是简单地把“优点”改成“好处”。最好的方法是,读懂原文的意思,然后用你自己的话重新描述一遍。可以调整句子顺序,更换主谓宾结构。
求助工具,但别依赖:可以先用查重软件自查一下,标红的地方重点修改。但机器降重工具生成的语言往往很生硬,需要你人工再理顺。
读出来:最后修改阶段,把论文大声读出来。你的耳朵会比眼睛更容易发现不通顺的句子和错别字。
写毕业论文是一场持久战,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只要你把大目标分解,一步步按计划来,拒绝拖延,完成它绝对没有问题。现在,打开电脑,从定题目开始吧。
赞一个